首页

第三章 把“任务”演化成“子弹”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1  一个任务,一则笔记,一颗子弹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利用Evernote打造出自己的子弹笔记方法,以及一套有效的时间管理系统,不过,这边我有一个跟一般子弹笔记方法不一样的切入点。

大多数子弹笔记方法,一开始都会教我们开始列出每天的子弹行动清单,这点看起来确实非常的有吸引力,列出每一天的行动确实看起来非常的有成就感,可是就像我们前面两个章节所分析的,这样做很容易让待办清单最终依然陷入那一个“做不到的待办清单”的恶性循环。

列出行动当然重要,但行动跟行动之间有所关联,一系列的行动才能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任务成果,而关联更多的任务成果,最终才能完成一个真正创造巨大价值的专案目标。

所以我自己的实战经验,认为我们一开始,应该管理的不是立刻就排出我们的每日子弹行动清单,而是先从行动、任务、专案这个系统中,系统的中心点,也就是“任务”开始打造起。

以“任务”作为焦点,才能帮助我们真正拆解出可以做得到的每日行动清单,并且可以帮助我们不要陷入混乱的、分散的行动当中,以及可以创造真正有效的成果。

不是在行动中迷失,而是在逐步创造的成果中推进,更能创造出一个有意义的时间管理系统。

避免瞎忙,就是避免分散行动

让我先用一个故事来说明,这个故事是我从《SCRUM用一半的时间做两倍的事》这本书上所看到的。

假设周末时间到了,我有一整天的空档,可以来处理一些之前累积很久没有做的家务。这时候,我就想说:

・  那来整理一下前面的庭院好了。

・  但是扫了一下落叶之后,我想起来厨房买了一个新家具还没开始组装。于是落叶扫到一半,我跑去开始组装家具。

・  但是组装到一半之后,我又想起来客厅的墙壁还没刷上新的油漆,于是我开始开始跑去刷油漆。

・  结果油漆又刷到一半,我又想到书房的书柜,还没有把书做好整理,于是我又跑去整理书柜。

・  整理到一半之后,其实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做了很多事情,也开始觉得很疲累了。

・  于是我跑到客厅沙发上打开电视,想要放松一下,然后一转眼,一整天的周末时间就过去了!

这是不是很像我们周末、上班日会出现的待办清单?

而当我仔细回想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周末过得非常空虚,过得没有成就感,觉得需要更多时间放假让我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感觉,是不是也常常跟工作上遭遇的忙碌却空虚的感觉很像呢?

因为我当做一个行动时,东做一个、西做一个,没有考虑到行动的相关性,没有考虑到行动背后那些要完成的任务成果,最后虽然做了很多行动,但却没有真正完成一个有价值的任务。

・  庭院扫到一半的落叶,看起来还是跟没有扫过一样。

・  厨房组装到一半的家具,依然是一个无法使用的家具。

・  油漆到一半的客厅,看起来可能还更丑。

・  书房整理到一半的书柜,下一次我可能忘记自己整理到哪里,说不定还需要重新再整理一次。

于是一整天都觉得自己很忙,花了很多力气,但最后没有获得一个真正的成就感,也没有任何一个成果被真正的完成。

这其实是时间管理最大的问题,感觉瞎忙,却没有真正完成任何有价值的事情

而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只看到行动,却没有看到行动背后真正可以要完成的任务成果,并且,没有聚焦去完成任务成果。

我们一开始不能把焦点放在那些零散的行动上面,而应该聚焦在可以带来成果的一个一个任务上面。

所以,我们一开始要学会的,不是列出每天的行动清单。

在时间管理系统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锁定好那些有价值的事情,把那些有价值、可以带来成果的事情,变成一个一个任务,然后从任务的角度,开始思考。

Evernote中的每则笔记,就是一个任务核心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时间管理系统的工具选择上,其实很少利用待办清单类型的工具来做时间管理。

因为对我来说,时间管理不是一个一个行动的组合而已,时间管理最核心的价值应该是:锁定、确认、思考我想要创造的任务价值。

Evernote就可以利用一则一则的任务笔记,来聚焦在任务上,在任务笔记里面,好好先把任务的目标愿景思考清楚,就像写笔记那样,然后才是去拆解行动清单。

我也遇过很多朋友问我,他的Evernote使用久了之后,常常笔记变得非常的散乱,资料分散在很多不同的笔记当中,要处理一个任务,因为任务的行动散落在很多不同的笔记,很容易漏东漏西。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把Evernote里面的笔记,变成真正好搜寻、好整理,使用起来又非常地轻松、便捷,并且提高生产力呢?

这里我提出一个很简单的原则,那就是:“一个任务、一则笔记。”

把任务的目标成果、任务的行动清单、任务相关的资料,都放入同一个任务的同一则笔记当中,那么Evernote就会变得非常好整理了。

用任务成果来对焦,会让整理更简单

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驱动,就是以任务成果为中心。

任务可以创造一个具体的成果,以前面的例子来说,组装好厨房的家具是一个任务,彻底的清扫完成是一个任务,把客厅完整粉刷完成是一个任务。只有真正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具体的成果才会产生。

而在这个可以达成具体成果的任务底下,可能需要采取多个行动步骤,可能需要准备一些资源,可能有一些参考资料,我们都把它放在同一则Evernote任务笔记里面。这样子一来,当我想要完成某一个任务成果的时候,我就会立刻在同一个地方找到、看到我需要的东西。

就算暂时漏掉其他的东西,也没关系!因为回推时间管理的核心价值,无非也就是完成一个个任务成果,所以只要以任务的成果为核心来管理,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我们真正需要把握住的东西。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是这样子做,会怎么样呢?

比如说,我也看过有些朋友在做Evernote,或者在做任务管理的时候,是把行动、资料分散在很多不同的地方。想粉刷客厅墙壁油漆,这个想法新增一则Evernote笔记,开始找油漆相关资料,又多了好几则油漆资料笔记。要准备购买油漆相关的工具,又是第三则不同的笔记。这样不是以任务成果为核心的管理,最后笔记当然会变得很混乱,而且使用上一样会漏东漏西,要找东西的时候找不到我们需要的东西在哪里。

案例:任务笔记如何引导更好的行动?

接着,让我举一个自己在Evernote上的实例。

就像前面的文章也有提到的,有一阵子,我在周末的工作很多,老婆很希望周末我能够带孩子一起去做一些活动,可能是吃个早午餐,或是趁天气好的时候去踏青郊游。

一开始只是一些“想到就做”的分散行动,但是我开始思考,这些行动背后要完成的那个真正的任务成果是什么呢?于是我创建了一则:“好好陪伴老婆与孩子的任务笔记”。

我开始在这一则笔记中仔细的思考:我想达成的真正任务成果是什么?并且将他们写入笔记中。

然后在同一则笔记当中,我继续思考,要达成这个任务成果,我可以做哪些行动?我可以带小孩去吃我和老婆也很爱吃的早午餐餐厅、我可以带小孩去踏青,那么有哪些适合亲子踏青的地点呢?或许我不一定要等到周末才能陪伴老婆与孩子,在平常上下班的起床时间、下班回家时间,有没有什么可以和老婆与孩子创造更多美好家庭回忆的行动呢?我把这些行动全部都列出来,变成同一则笔记中的任务行动清单。

然后也在同一则笔记里面,我把那些可以去的早午餐餐厅、适合亲子郊游的地点、想跟孩子一起看的童书、可以帮孩子做的早餐,相关的资料全部都放入或者链接,统一到这则Evernote笔记当中。

于是,这则笔记就变成了我的一则聚焦在某个人生重要任务成果的笔记。



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笔记方法,帮助我非常聚焦在“真正完成某些成果跟价值”上面,而不是在零散的行动打转。

我会一直看到这则聚焦某个价值的任务笔记,他会提醒我真正要完成的成果是什么,并且打开这则任务笔记,我会很轻松、不遗漏的,找到要完成那个任务成果所需要的行动跟资料。

这则要好好陪伴老婆和孩子的任务笔记,在我真实的生活中发挥过很多次的作用。

我记得有一次,同样礼拜六我要去授课,是下午一点的课程,我本来计划早上好好的备课,中午出发前往上课地点。

但是前一天礼拜五的晚上,孩子忽然有点身体不舒服,老婆说周末的早上可不可以在医院九点开门的时候,先带小孩去看医生。当然,小孩生病一定要带去看医生。不过老实的说,第一时间,我的心里确实产生了一点点不愿意的感觉,或者说产生了一点点有压力的感觉,因为我开始焦虑原本已经准备好要来备课,现在却被意外插入另外一个行动,时间似乎开始不受我的掌控。

但是,这时候我看到了,前面这则“要好好陪伴老婆孩子的任务笔记”,打开笔记,我看到了这个任务我想完成的成果是什么,看到了可以利用时间好好陪伴孩子的各种不同行动。

于是这时候,我想到陪孩子去看医生,也是属于这个任务下的相关行动,而如果要让这个行动可以链接出更大的价值,那么不如把他做得更好,完成得更彻底。

我那时候跟老婆说,虽然医院九点才开门,我们不如八点就提早出发,先去医院旁边一家在笔记上还没去吃过的早午餐餐厅,和孩子一起用个简单的早餐,然后再一起去看医生。大家在愉快的心情下面回家,我还是有时间休息一下,准备一下课程,或者我提早礼拜五的晚上先准备一下。

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在周末的早上,就不仅仅只是完成一个看医生的行动,而是真正完整的完成了一个陪伴孩子、创造回忆的任务,真正产生了我们想要的任务成果!

真正有杀伤力的任务子弹

这时候,一个真正的子弹才会产生。

真正的子弹绝对不会是那些分散的一个一个小行动,因为小行动没有杀伤力。

组装到一半的家具,油漆到一半的客厅,没有完成任何成果,不构成任何攻击的威胁性。要有杀伤力,就是要把任务的成果真正的完成,真正创造出成果出来。

所以只有聚焦任务,才有办法变成子弹。我们应该要在任务上面做好整合跟管理,把它变成时间管理的枢纽。

让我来为大家统整一下:

・  行动很多,我们要以少驭多。

・  以任务为枢纽,来管理分散的行动。

・  任务很多,我们继续上升到专案的视野。

・  继续以少驭多,以专案来管理越来越多的任务。

其中,任务这个环节,则担负了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

这就是一则笔记、一个任务,它会变成一颗子弹,所能带来的效果。

而如果我们使用Evernote来建造这样的子弹笔记系统,他和一般待办清单最大的不同,就是它非常适合用来整合、理清这样一个一个的任务目标。

而事实上,我觉得比起列出每天行动清单,反而是一则一则做得好的任务笔记,才是真正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因为我们不是在管理行动,我们其实真正的目的,是在管理我们所能完成的价值、所能创造的价值。



3-2  如何在Evernote中拆解、整理任务?


下面,让我快速用另外一则自己的Evernote笔记,来展示一下如果在Evernote中进行一则任务笔记的拆解。

基本上我会用下面三个原则,来架构出一则任务笔记:

・  想要获得什么具体成果?

・  拆解出需要做的下一步行动

・  整合任务需要的相关资料

想要获得什么具体成果?

下面让我来实际解释,目前如何在Evernote上进行子弹任务笔记的管理。

首先,当我遇到一件事情、需要采取某个行动,或者诞生某个想法的时候,我就会去想,这是不是一个具体的任务?有没有这个任务想达成的某一个具体的成果?如果有,我就开一则新的任务笔记,开始拆解,之后跟这个任务相关的所有事情,都要整合到这则任务笔记上。

换句话说,也有可能是我想到一个行动、想法,发现之前已经有某则任务笔记与此相关,我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想法、行动,放入之前的任务笔记当中。这样,就可以逐步的做出时间管理系统需要的整合,笔记也不会零散。

每当一个新的任务笔记诞生之后,无论他是工作上的专案、任务生活中的事情、个人的兴趣、习惯的养成,或是某个愿望,总之都要先思考一个问题:“这件事情到底我想要达成什么具体成果?”并且把这个具体的愿景描述出来。



因为,同样一件事情很有可能因为我设想的具体愿景不同,而会衍生出不同的行动方式。

我们必须要先确认想要达成的具体成果,才能开始知道怎么拆解出有效的行动。

有时候我们的行动卡关,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搞错了,或是没有确认想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例如同样是跑步这个习惯,我原本一直觉得自己必须每天早上空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跑步,但是我早上根本就空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于是这个任务一直卡关在那边。

但是如果重新去设定我的具体成果,说不定会发现,自己想要的成果只是帮早上找一件有趣的事情,或者只是想要让早上更清醒,或是稍微提升一下自己的心肺能力。

而这些成果,其实都不一定要用早上硬挤出一个小时的跑步时间来达成,是我自己把自己卡在那一个根本不需要的行动上面!

如果确认我的成果,我将会发现有很多实现这个成果的可能性。

拆解出需要做的下一步行动

于是当成果被确认后,我就开始在同一则笔记里面,以目前可以想到的,拆解出要达成这个成果需要的下一步行动清单。而且,我指的是要有创意的、全面的去思考符合成果的行动清单。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用自己真实的跑步习惯任务案例来做解释。



你可以看到图中,我的跑步计划行动清单是这样设计的,我并非只是简单的决定:“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跑步,六点半回家,开始洗澡准备出门上班。”并非只有设定这样单一的行动而已。

因为我知道,这种单一、固执的行动,实现的几率非常的低。因为我们会遇到各种意外的状况,可能今天早上赖床了,快六点才起床,心里就想说时间都过了,今天先不要跑步好了。说不定今天起床的时候下雨,想说天气不好,今天不要跑步好了。说不定前天晚上回家的时候很累,想说精神不好干脆直接取消明天的跑步好了!

如果我们的行动很单一,我们实现任务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但事实上并不需要如此,我们可以为符合成果的任务,拆解出更多元的行动。

例如我会继续去思考,那么如果我五点半才起床,我可以实现什么跑步计划呢?或许就不是像原本一样到体育场去跑步,而是到家里附近的小学公园跑步。我再继续设想,如果不小心六点起床,我可以怎么实现这个计划呢?于是我发现,从想要达到的成果来看,跑步其实不是我唯一可以采取的行动,如果我想提升一下心肺能力或精神,六点起床的时候,我也可以利用一个在家健身的App,简单练习一些地板伸展动作,同样可以达到我想要达到的成果。

甚至还可以继续想,如果早上临时有事情,我可以利用中午午休时间去外面快走,30分钟、一个小时,是不是也能达到我的想要达到的成果呢?

于是我就在笔记里面,在那个任务多元可能性的行动清单拆解出来。

不是立刻去列出每天的行动清单,因为固执于每天行动清单,反而真正实现的机会降低了。我是回到每一个具体的任务笔记当中,去拆解出这个任务可能可以实现的“可能性的行动清单”。

然后,无论我遇到什么情况,五点起床、五点半起床、六点起床、早上很忙,我都有办法继续推进这个任务,继续累积这个任务想要达到的成果。

这样一来,困难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并且我们可以更加地善用时间。

整合任务需要的相关资料

最后,如果这个任务需要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我也可以把那些资料直接剪贴到同一则任务笔记的最下面。

如果资料量很多,没办法统一在同一则笔记,那我可以把那个资料笔记,用Evernote记事链接的方式,连接到同一个任务笔记的相关处。

关于“记事链接”的方法,在下一章讲到专案整理的时候,我会做更详细的解释,如果不清楚操作功能的朋友,可以统一到下一章查看。

而这样一来,一个像子弹一般的任务笔记,就在我的Evernote中建构完成了。



3-3  拆解下一步行动的具体操作技巧


看完前面,我实际拆解任务笔记的例子,你可能发现这样子的任务管理方法,有两个重点:

・  第一个重点,聚焦在一个真正值得完成的任务成果上,并且把任务的所有环节,统一在一则笔记当中进行管理。

・  第二个重点,当任务可以拆解出具体下一步行动清单,这时候这个任务就可以被更有效地往下推进。

这些具体的下一步行动清单,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应该怎么执行?知道可以在什么时间去推进?这个任务的成果

但是这时候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当我们在拆解任务的时候,或许我们还相对容易看到任务的成果,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拆解出具体详细的下一步行动清单。

要写一份报告,我们觉得就是写一份报告啊?还能够拆解出什么行动清单吗?为什么Esor可以从写一份报告,想到需要设定题目、需要搜寻资料、需要研究案例、需要列出大纲、需要写一个草稿、需要画一个图等等行动,我们要怎么样在各种工作、日常事情上,都学会可以快速地拆解出下一步行动呢?

这里就让我针对这个问题,分享我的一个具体的作法。

四个拆解行动的思考方向

我的方法很简单,无论如何,我们总可以在一个任务底下,先列出第一个行动吧?或者你就把那个任务要达成的成果,当作第一个列出来的行动。有了第一个行动之后,接着我们往这个行动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去思考。



上,我需要先做什么?这个任务需要哪些前置行动?有哪些前置条件?

往上思考,就是往前回推,如果要做到这个行动,有没有比他更前一步的行动必须先做呢?有没有比前一步行动再更前一步的行动必须先做呢?

不断的往前回推,思考出更多前一步行动清单,其实就知道真正的第一步行动是什么,以及下一步行动的清单了。

下,我能继续做什么?完成这个行动后,我还可以继续采取哪些行动?

往下思考,就是往后延伸,如果这个行动完成了,我还能继续采取什么行动,让这个成果变得更好吗?或者有没有其他任务会跟这个行动相关,可以把彼此连接在一起呢?
透过这样方式,让行动创造更多价值,并且拥有更多未来诱因。

左,我还可以做什么?这条路如果走不通,可以换成做什么?

往左思考,就是水平思考,去开展这个行动有没有其他可以替换的行动?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如果原本缺省的这个行动走不通,有没有其他可能可以采取的作法?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成果呢?

透过开放式的水平思考,我们不需要固执在唯一的行动上而裹足不前。

右,我还想要做什么?这个任务我有没有其他想要的成果?

往右思考,另外一种水平思考,如果原本的这个行动走不通的时候,有没有可能替换其他也想要达到的成果,当成果替换,行动也会跟着替换,于是我就可以不用卡在原本的行动上面,继续去利用时间,采取不同的行动,达到类似的成果,而且一样是我想要达到、需要达到的成果。

案例:具体拆解下一步行动

我不是说,每一次在拆解任务的时候,都一定要把这四个方向的行动拆解得非常清楚,不需要这样子,因为这样子也太累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当你发现任务走不通、卡住、拖延,那么可以从这四种方向里面,去寻找一个方向,或是采用两个、三个方向试试看,有没有可能把行动拆解得更具体、更详细,以及更可能被执行?

让我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做示范,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这四个技巧。

假设我现在有个任务:“想要养成每天回家阅读书籍的习惯”,这时候我怎么拆解出可以帮助自己实现这个任务成果的具体行动呢?

往上思考,往回推,如果想要养成每天回家阅读的习惯,我需要先做哪些行动?

・  我想到回家之后必须要先有一本可以看的书,所以我要先买好一本书。

・  但是我想看的书是什么呢?或许先挑出一本我需要的好书。

・  我一边阅读,想要一边学习,那么可能要为自己准备一个做读书心得的笔记本。

・  如果我希望阅读的时候很有气氛,那么要准备好一个播放音乐的工具。

・  当然我一定要先想办法空出回家可以阅读的时间。

・  而这有可能会牵涉到我必须在工作流程上让自己可以准时下班。

你看,光是一个往前回推,马上就列出了几个行动清单。

我们继续往左边想,我可以做哪些替换行动呢?如果我回家没办法好好的待在客厅或书房看书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可以替换的行动呢?于是我想到:

・  如果说不要用看的话,可以怎么看?

・  可不可以用听的,那要怎么用听的呢?

・  或许可以用买电子书的方式,让电子书App朗读电子书给我听。

・  这样我洗碗、洗澡的时候,都可以播放我想阅读的书。

接着往右边想,有没有其他我也想达到的类似成果呢?这个任务除了养成每天阅读习惯之外,有没有其他我也想要达到的成果呢?或许我想到的是我的工作上效率不够高,我很希望赶快提升我的工作效率,那么把这两件事情连接在一起,我就知道,我不只是要养成每天回家阅读的习惯:

・  我还必须先去找对工作效率提升有帮助的书。

・  优先阅读这些书,赶快获得更有效成果。

最后往下思考,如果真的养成每天回家阅读的习惯,做到了之后,有没有可能为这些行动再创造更多的延伸价值?我还可以继续做什么?这时候或许我可以想到:

・  可以把我的读书心得笔记,变成一篇网络上的分享文章。

・  或是干脆剪接成一个Youtube的说书影片,它分享出去。

・  让更多人受益,也为自己创造更多延伸的成果跟价值。

你会发现,一个原本单一的任务行动,经由这样上下左右的四个方向拆解,他会找到更多可以推进的行动,任何情况下我都可以采取某种行动来推进这个任务,我会很明确的知道要达成这个任务成果,该做哪些行动与准备,才相对不容易卡关。

并且,这个任务会变成更有趣,这个任务可以延伸更多的价值,而我会更想要做这个任务。

其实要把任务拆解出详细的行动清单,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难。

我们只要不执着于一定要做某个步骤的想法,而是应该开放自己的思考,从我前面提到的这四个角度重新设想,你也可以为任务拆解出具体、有趣、有效的行动清单,而这时候,任务可以被真正的推进。



3-4  如何在Evernote快速撰写简洁有效的行动描述?


你有没有在做笔记时,遇过这样的困扰?听着老师讲解,或是主管报告,快速把听到的每个重点记录下来,觉得自己好像记了很多,但事后回头看笔记,觉得一团混乱!甚至看不懂自己到底在写什么?或是原本误以为内容丰富的笔记,却很多重复内容,发现真正的重点并没有记到?于是你还要再花很多时间重新整理一次笔记?

经过前面的时间管理笔记方法后,我们发现需要常常在笔记上做“任务拆解”,这时候,要怎么快速“写好笔记”呢?在这篇文章,我想落实在Evernote上,分享如何把拆解出来的内容,利用功能整理好。

用主题树状大纲来整理任务笔记

我自己有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笔记方法,说出来没什么稀奇,而且立刻就能学会。但我也发现很多朋友做笔记时,没想到用这个逻辑去写,导致“第一次”的笔记常常混乱没有章法。

这个笔记方法,我称之为“主题树状法”。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主题编号、树状阶层”的形式来写笔记。

重点是,并非写一段段的描述文字,也非单纯条例重点,一定要同时符合“树状阶层、主题编号”两个原则。

范例可以参照前面我的许多任务拆解笔记图,这样的“主题树状大纲”,可以很轻松地把思绪整理起来,并且保持下次思考时的延续(因为可能要想好几天、好几个礼拜)。

“主题树状笔记法”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这样做笔记呢?要破解三个问题:“笔记顺序散乱、理路缺乏逻辑、重点混杂不清”,还有因此导致的要重复整理笔记的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让笔记顺序不杂乱,任务拆解有次序。

如果只是想到什么就流水帐的笔记,很难把前后相关的重点整理在一起,也很难把同类的重点做分类,于是你的笔记里重点可能是七零八落的。

这时候,善用“树状大纲”的分层梳理方式,可以在做笔记时,就做好重复重点的整合、相关理路的整理,让笔记不分散。

解决第二个问题,让理路有逻辑,让任务思考有层次。

笔记目的是重点整理,但以前我们刚刚在学校学会写笔记时,都只学会照抄比记的方法。

老师上课或书本阅读时,为了解释清楚会参杂很多额外信息,笔记并不需要把这些全部都写下来。但我们很容易陷入什么都写的迷思,自己不思考,只是一股脑全部照抄的笔记,反而事后自己更难看得懂!

这时候,“主题思考”、“大纲分类”的笔记法,可以强迫我们问自己:“主要重点是什么?逻辑顺序是什么?”自然做出有自己思考的笔记。而这也是任务拆解时需要的思考层次。

第三个问题,让重点凸显,明确关键的行动。

一个任务、一本书、一堂课,他的知识脉络通常是多线剧情,例如要解决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有哪几种策略?这多条线在上课与阅读时,通常是同时多线进行。如果笔记把他们全混在一起,事后就很难梳理。

而“大纲阶层”,就能适合同时展开多条线索,每次找到哪一条线索的新重点,就纳入该条线索中,多条线索可以同时整理。

其实真的很简单,只是我们要改变一下习惯,把笔记变成“主题大纲”,而不是单纯描述或条列的笔记即可。

如何快速写下行动的重点?

开会讨论时,怎么快速写下有效的下一步行动笔记?不让会议开完后,大家都还不知道怎么行动?

老板、客户跟我交代事情时,如何快速记录对方重点,写得快,而且写得好,没有漏掉关键,甚至当下发现对方遗漏的关键,实时提问,让事情顺利完成?

我自己脑袋中迸出要做的事情时,也能够快速笔记下来,并且事后看得懂自己真正要做什么?

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在“书写方法”上解决,只要在每次笔记任务时,根据下面四个关键字来书写:

・  行动:具体要做的是什么行动?

・  对谁:有没有明确要对谁行动?(如果没有,可省略)

・  成果:具体要完成的是什么成果?

・  时地:有没有明确要执行或完成的时间地点?(如果没有,可省略)

原本可能只是“对方讲什么,我就拼命纪录什么”,或是“脑袋想什么就原封不动写出来”,导致行动愈写愈长,但最后反而看不懂、写不完、有遗漏。

如果改成“只记录四种关键字”,不成句子也没关系,反正是在写行动,不是在写文章。

要注意的是,这四个关键字缺省的行动主角是[我],如果要记录的是他人要做什么任务,那就在开头加上第五个关键字:[谁要做]。

让我举一些例子来试试看,我用大纲的方式,来做出对比。上层是一般任务的描述,仿真他人交代时的语气,或是开会讨论时的内容。下层则是利用“四个关键字”快速书写行动:

・  要用Google文件制作一份协同合作大纲,共享给某位作者,让作者可以一起实时编辑,而且要在礼拜五前完成。

◇共享  某作者  大纲协作  礼拜五前

・  礼拜四之前需要去公司附近的某某银行领出多少钱。

◇领钱  某某银行  多少钱  礼拜四

・  要测试某软件的功能,列出要写的文章的大纲。

◇测试  某软件  大纲。

透过抓出“行动、对谁、成果、时地”四个关键字,精简原本描述性句子,这样可以节省纪录的时间,而且未来还是看得懂要做什么。

有时候,也不用四个关键字都写,可能不需要对谁,没有明确时地。但通常一定会有某个具体行动,以及这个行动要产生的成果。

你可以在四个关键字之间加上一些符号来区隔,例如逗点、冒号。不过我习惯用[空格],因为节省输入时间,手机上打个空格也很方便,并且最后也还是看得懂。

很多时后讨论一件事情,到了结论,虽然把方向记录下来了,但其实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是因为书写行动时,忘记问这四个问题:

・  到底具体要采取什么行动?

・  有没有要对谁去做?

・  具体要完成的成果是什么?

・  有没有限制什么时候前完成?

你需要学会的Evernote大纲、核取功能

最后,我补充一下教学图,看看要怎么在Evernote编排大纲,或是插入待办清单的核取方块。

这些功能在Evernote  的手机版、电脑软件上都可使用,我以手机上来示范,其实功能都在编辑工具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