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二章 应该创建怎么样的任务管理系统?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1  以少驭多,创建你能够驾驭的系统


经过前面步骤,我们设定好要建造的系统的最终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些目标,来设计这个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这样一来,最后就将这些功能一一实现,就能打造出一套流程,这套流程就是我们这本书所要创建的任务管理系统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问自己,我需要的时间管理系统,要具体解决哪些问题?他的正确流程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功能呢?

这个顺序,其实也是我们在实现各种目标、专案、一个有价值任务的时候,应该遵循的顺序。

我们不是埋头到一大堆杂乱的事情中去苦干,这样虽然也能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会花上许多时间、浪费很多精力,甚至很有可能走错方向,导致最后感觉自己在瞎忙。

这个顺序非常重要:

・  第一步,永远都是先设定好自己到底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  然后根据目标,进一步设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或是需要完成哪些阶段性成果。

・  然后我们才开始安排我们的行动,去把这些功能、成果逐步的实现。

这样一来,我们才不会陷入杂乱中,最后我们就可以达成或趋近我们想要的,即使可能遭遇什么重大意外失败,起码我们会明确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失败的。

为什么我们做的待办清单总是最后失效?

那么针对这本书想要完成的子弹任务管理系统,我们第一个要打造的功能是什么呢?

我的设定是,第一个要达到的功能是一个可以“以少驭多、以简驭繁的系统。”

什么是以少驭多呢?让我先从下面这个例子来解释,我们先来看看,一般的待办清单管理方式,可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导致最后我们获得的是一个杂乱、失误、做不到的清单呢?

我们可能平常会这样做,整理待办清单的时候,很自然的会把日常当中随时出现的、需要去做的行动,一一的列在待办清单上。但是,这正是问题所在!

什么?你会说难道不是要这样子吗?待办清单不就是把准备要做的事情全部写上去吗?这样的方法有什么问题呢?Esor不是说要清空大脑,我们就是在清空大脑,把所有杂事写到待办清单啊?

但是,这样做的方法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还是停留在管理那些工作、生活中不断出现的杂事的状态。我们在一件一件杂乱的事情上去做管理,在一堆混乱的状态中去做管理,杂乱依然混乱,怎么能够进入高效率的状态呢?

这样的待办清单,就算我这个当下暂时先把混乱的杂项事物列得整齐了,只要新的杂事出现,只要新的意外加入,那么这个整齐状态,就会很快的再回到混乱的状态。

这就好像在家里打扫的时候,只把书桌上那些散落的文具、文件,杂物,全部都先塞进抽屉里,把丢在床上的衣服,找最近的柜子、衣柜全部塞进去,让眼前看起来好像是恢复整齐的样子。但是我们都知道,我只是把一堆垃圾,原封不动的摆到另外一个暂时看不到的地方而已。

杂乱还是杂乱,垃圾还是垃圾,一样缺乏系统。

于是我们才会发现,书桌、卧室很快的在一两天之内就恢复杂乱,我要用什么文具找不到,新加入的文件继续堆积在书桌上,每天回家之后脱下来的衣服,没有一个简单固定的摆放位置,继续先放在床上、椅子上,很快的床上、椅子上也恢复混乱的状态。我们开始感觉,自己一直在整理,但整理永远只有当下的效果,而且很快就会恢复杂乱。

这不是整理的问题,而是我们只是在整理杂物,而不是在整理系统。

这也就是时间管理上,单纯列出待办清单会遇到的问题。

或许我们做到把杂事移出大脑,但是我们没有先创建系统来安放这些杂事,来判断这些杂事应该放入什么位置中。

于是,一堆杂事只是从大脑的混乱状态,原封不动的移到一个外在的清单上,但是依然是混乱的状态。

这样确实可以减轻一些大脑的压力,但还不是我这边想要追求的真正的大脑减压!

因为这样做,只会让我们回头去面对那份待办清单的时候,依然是充满压力,依然是混乱和焦虑,而且就像书桌的整理一样,当事情不断的涌现出来,待办清单一定很快的就会进入更杂乱的状态。

我们优先管理专案,而非陷入清单中

仔细的回想看看,这是不是我们自己在现在的时间管理方法上,常常遭遇到的问题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创建的是一套以少驭多的系统,我们不要在那一群混乱的杂事上面去执行,而是把他们先归结到、关联到、聚焦到那些最终的专案目标上来做整理。

如果杂事有一百件,经过这样的整理后,会发现他们其实关联到三个专案、目标。

我们可以在系统中把这个脉络理清楚,最终我们就只要在三件事情上面进行掌控即可,也就是那三个专案目标,只要管理好这三件事情,那么,那下面关联的那一百件杂事,自然也就管理好了。

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而这样的管理系统,将会让你变得更加轻松,变得更加聚焦,同时也变得更加有效率。



案例:一个以少驭多的系统

让我来快速展示一下这个系统最终完成的效果。

说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之前我和老婆遇过一个情况,某一个月,我们刚好遇到月中要搬家,月底要出国自助旅行,加上我和老婆都是上班族,还有许多工作上的事情要处理。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很焦虑,因为每天感觉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以及不断跑出来的新任务。

如果我们只是任由事情不断跑出来,那我们的任务清单面对的是一个一个杂事,这些杂事之间有些是相关的,也些是不相关的,有些有前后顺序,各自有不同的轻重缓急。

但是他们原本的状态是混乱的,而这样的混乱,其实会让我们没办法做出最正确、最高效率的选择。也根本无法做出判断。

于是那时候,我们找了一个周末,两个人一起坐下来,把我们必须在这个月解决的最重要专案列出来,对我们两人来说,共同的必要专案是:搬家、自助旅行。然后我们也有各自工作上的必要专案,可能是一个课程,或是一个产品开发。

确定好了专案后,我和老婆开始把目前累积的所有待办事项,不是排行动清单,而是先排入专案当中。

・  这件事情是搬家、自助旅行,还是产品开发专案的事情?

・  然后把相关的事放在一起、把事情的前后顺序理清楚

・  发现有些事情不在这些主要专案上,那就是可以稍缓的事情

最后根据这个月剩余的有限时间,决定主要专案上的哪些主要事情,应该优先实现?

经过这样的归纳步骤,最后我们非常明确的知道,那个月,我们就是聚焦在那少数几个专案上,而少数专案中又有哪些步骤是一定要完成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最后,那个月我们真的把搬家、旅行专案都完成,也各自完成工作上的重要专案。

其实说穿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步骤,但如果仔细想想看我们原本的时间管理方法,可能根本没有做这个步骤。

我们可能以为事情已经不断跑出来,多到做不完,赶快有什么做什么,哪里还有时间先从专案开始整理呢?但这就像是我在第一章所说的,以为要创建系统很麻烦,却没有发现,系统才是真正有效的捷径。

如果我们只是在拼命把所有事情都排上待办清单,那么这其中会有很多步骤可能是重复的,于是我们就会多花许多时间做重复工。这其中也可能有很多事情有先后次序,于是我们可能很多时间被忘了先做某个步骤而卡住。我们更不知道,其中哪些步骤是必要的?哪些步骤是可以延后的?

而这些判断,无法在底层的待办清单上做判断,而要在“专案目标”的高度做判断。

所以虽然把杂事逐一归纳到专案上,看起来要花时间,但这样的系统创建起来,最终却会节省我们更多时间。

我们还可以搭配一些工具与方法,让把杂事归纳到专案上,变成一个相对轻松、省时间的步骤,这就是我们对任务管理系统的第一个功能要求。

最后我来整理一下,以少驭多,我们需要系统具备下面的功能:

・  可以快速收集各种要做的事。

・  可以创建一套整理系统,把事情慢慢过滤、分类成专案。

・  可以从专案的视野,去管理所有杂事。



2-2  行动关联、任务拆解、专案整合的系统


要创建一个以少驭多的专案管理系统,那么在逻辑上,我会建议尝试区分行动、任务、专案三个层级,了解不同层级的特性,以及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让我继续为大家一一解释。

行动:往往跟其他行动关联

只会列出待办清单,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行动常常不是单一的,行动往往会跟其他行动关联。

如果一个行动是做完一次就好,结束后跟其他行动不相关,那他通常是不重要的行动。

什么是只做一次的行动呢?例如开会时要打印一份资料,过节时要寄给客户礼品,或者是今天回家记得买菜。这些行动只做一次,然后就完成了,我们就删掉了,但这样划掉就结束的行动,即使一天累积了很多完成,但真的有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吗?还是我们更可能觉得自己好像做了很多,但依然觉得空虚?

行动完成就划掉,背后也没有关联到其他行动,这个就是单一次的行动。这种行动做完了,没有办法在未来继续为我延伸出更多价值,或是慢慢累积成为某个更大的成果。那么,这种行动应该要少作为好。因为这就是我们常常觉得自己瞎忙的原因:都是在做一些单一的行动。

但是,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那就是大多数行动我们误以为它是单一的,好像做完就结束了,但真的是这样吗?

还是说,其实他是跟其他事情互相关联的,只是有时候,或者说大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行动与行动之间的关联,导致自己做事情都是断裂的?

其实,大多数行动都是有所关联的,只是我们都是断裂的处理他们,导致行动的价值、效率都降低。而这是时间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帮行动创建关联。

有时候行动明明跟其他行动有关联,我忽略了去串联他们,于是总会搞得自己一团混乱。例如前面举例的那几件事情,打印开会需要的资料,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单一的行动?但说不定我是这次会议的主持人,我是要打印自己准备好的会议议程,我希望议程清楚明确,让会议更顺畅。或者,我是这次会议的报告人,我想在打印的报告上花一些巧思,让我的主管、同事或者是客户,因此对我印象深刻。

这时候,你应该会发现,“打印开会资料”不再仅仅只是单一一次的行动,而是和其他行动相关,并且这些行动有先后次序,这些行动背后关联到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必须要把这些搞清楚,那么这个“打印开会资料”的行动才能帮我创造更大的价值。

如果说这个打印资料的行动,是要打印我的会议报告,背后的目标其实跟我想要在客户、主管面前留下好印象相关。那么,单独针对打印资料这件事情,我是不是可以去思考:

我怎么样把报告打印的更漂亮?

是不是要找专业影印店?

有没有需要加个封面?

用什么在纸张与字体看起来最舒服?

你会发现,原本我们不经意的单一行动,当我们尝试去跟其他行动相关联,找出这些行动背后的目标,那么我会把这个行动做得更好,并且在这个行动中真正创造成果,而非只是完成就好。

或者刚才举的那个回家买菜的例子,我也有一个小故事。

在某一次我举办的的Evernote子弹笔记方法课程,课后有同学主动寄了回馈心得给我,里面他提到,当他上完课回去之后,她开始思考“自己每天下班都要买菜”的行动,对自己来说一直把它当成一件很烦的琐事,但是这个行动背后,有没有跟其他更有价值的行动相关联呢?

或许就像Esor所说,去把很多行动关联在一起,让这些原本看似平淡、无聊、琐碎的事情,最后串联出一个对自己来讲很有价值的目标,这是可能的吗?当他这样思考的时候,他发现既然他每天都必须买菜,那么与其平淡无奇的买菜,不如帮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叫做“帮助家人尝试健康又美味的蔬食晚餐”。

于是,买菜这个单一行动,开始跟某个更有价值的目标串联,并衍伸更多有意义的行动。比如说,去研究一下哪些食材营养又新鲜?怎么样可以把这些食材料理得更加美味?蔬食可以变化出哪些每周食谱?是否需要哪些特殊设备?

当这样开始串联之后,他发现每天下班买菜,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并且也变成一件有价值的事情,而且也变成一件有变化的事情,因为每天可以购买不同食材,尝试不同挑战。

透过系统,帮助行动与行动之间产生关连,对我们来说,非常有帮助,也是时间管理必须肩负的功能。

如果可以把行动串联起来,让一个行动,除了本身完成,还可以为下一个行动或其他行动累积价值,那么这个意思就是,在那个时间里,同样的行动量,却累积了加倍或数倍的结果。

买了菜,一方面解决今天晚餐,一方面研究蔬食料哩,一方面又让家人更健康。打印一份资料,一来满足开会需要,二来呈现自己效率,三来让客户、主管留下印象。

为什么不这样来管理行动呢?

任务,通常需要拆解成行动

我们在待办清单上面常常会犯两种毛病,第一种毛病,就是前一小节所说,我们有什么行动就列什么行动,彼此相关的行动明明是同一个专案的行动,在待办清单上却散落在不同的地方。

这就好像家里完全没有任何固定的物品定位,哪些可以塞就放哪里,虽然外表看似整理,但是却会常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同样的,在时间管理中,行动彼此不相关,要怎么有效地找到我们真正需要的行动呢?这是第一个毛病。

而我们会在待办清单上犯的第二个毛病,就是我们在待办清单上列的,不是一个当下真正可以执行的行动。

什么是待办清单?就是我们希望当想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打开待办清单,就能够知道现在可以做什么事情。

但是我们却常常在自己的待办清单上,列出我们当下根本就不可能去做的事情,于是导致待办清单上的事情一直拖延,待办清单变成痛苦的做不到清单。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意思就是我们常常列的不是“真正当下可做的行动”,而是一个很多行动构成的“任务”,但是任务,不应该列在每日的待办清单上。

有些事情很困难,不可能一次完成的,比如说“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任务,而我们很难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就把一篇文章写好、写完。为什么?因为要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很多个行动,有些行动还有前后影响:

・  可能我要先想清楚我的题目。

・  可能要先设定好我想解决的问题。

・  我应该需要去收集一些资料。

・  我可能要思考一下自己的经验,做一些分析跟反省。

・  我可能还需要列出大纲,确定什么要写?什么不需要写?

・  说不定我还需要写一些草稿,然后再慢慢修正。

你会发现,像这样的一个“任务”,要完成其实有非常多个“行动”,必须要分次的完成一个一个行动,而没办法或很难一次把所有行动都做完。

但是,我们却常常把这样的任务,直接写在待办清单,而不是任务底下那些必须要一一去执行的行动。

当我们把“写一篇文章”这样的任务放在待办清单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让我来仿真一下:我有一个小时的空档,想说现在可以来做什么事情呢,我看到上面有件事情叫做写一篇文章,我心里就想,好像空挡没有那么多?不足以写完一篇文章,下次再做好了!

或者,我真的想要开始写一篇文章了,但是我该做什么呢?待办清单上好像并不清楚,看不出来我具体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写篇文章”,是这个任务最终想要达成的成果,但是具体应该采取什么步骤呢?我觉得非常困惑,于是我就想,那么干脆下一次再做好了。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把相关的行动关联在一起,他们可会构成一个任务。但是反过来说,当我们想到的是一个任务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具体的去拆解出真正可以执行的具体行动。

把任务里面的一步步具体行动拆解出来,我才能知道什么事情真正应该列在待办清单,并且在看到待办清单时,真正明确的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的功能必须要可以帮助我们去拆解任务的行动。

专案,需要把任务与行动整合成次序

第三个系统的必备功能,就是必须要拥有一个可以把各种行动、任务,甚至是专案相关资料,都整合在一起的专案系统。

这也就是前面2-1提到的,用专案的角度来思考,把行动、任务,最终聚焦成一个一个专案。这会带来三个好处:

・  放下焦虑。

・  排出顺序。

・  专准选择。

专案系统要帮助我们放下焦虑,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在他们该在的位子上。

当所有的行动关联成一个一个的任务,当任务组合成一个一个专案,创建起一套以少驭多的流程后,也表示,我们所有应该处理的东西,都已经在系统中,甚至都已经在系统中正确的位置上了。

如果可以有这样的系统,那么我们就可以跟自己的大脑说:不用再焦虑那些还没实现的,不用怕忘记那些需要记住的,不用想东想西,反正照着系统做,就是这个当下最好的选择。

这样的系统,就是可以支持我们,让我们安心,帮助我们循序渐进的系统。

专案系统还要帮助我们排出顺序,决定哪些可以一起做,决定哪些能够稍后做。

有时候,相关联的行动如果可以同时一起执行,那么可以省下许多来回切换工作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必须确认好哪些可以先做,哪些需要稍后做,才不会在一些明明后面做也可以的步骤上卡关,同样浪费时间。

举个故事,之前有一次,老婆和我想要出国自助旅行,我们就很简单的把第一个想到的行动列入待办清单:订国外旅馆。

但是这个行动摆在待办清单上面好几天,我们每天都看到,每天都说要做,但每到晚上我们总是摸东摸西,一直拖延这个行动。你觉得为什么呢?

其实有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在“订国外旅馆”这个行动之前,其实还有许多行动要做,像是我们要先决定旅行请假日期、要先设定好每一天的主要目的地、要先设定好预算,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要订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类型的旅馆。

如果前面的行动没有先做,后面的行动就会看起来“很难”。因为没有前置准备,根本不可能完成后面行动。

专案系统要能帮助我们做出专准选择,而不是胡乱选择,甚至无法选择。

时间管理的核心目标,不是一个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的系统,因为本质上我们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我们想做、要做的事情,永远多于我们可以做的时间。

所以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但选择不会是自由心证的选择,而是要依赖系统,在行动的关联、任务的拆解、专案的整合中,我们将会知道自己可以选择的最佳实践在哪里。



2-3  主动提示什么时候不要漏做什么事情的系统


前面谈完了我们要创建一个可以区分行动、任务、专案,并将其逐不整合的时间管理系统。接下来,我们还需要的时间管理系统功能有哪些呢?

更进一步的,我们需要一套不要遗漏的系统。

什么是不要遗漏?就是这个系统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哪个时间、哪个环节,有哪些是一定要做到不能漏掉的,系统都可以一一告诉我。

关键就是,这些东西绝对不能靠你的大脑告诉你,依靠大脑最后的结果就是漏东漏西,所以必须让系统来告诉我,而且是让系统主动的告诉我。

那么,要怎么打造出一个会主动告诉我不要遗漏什么的系统呢?

如果这个系统只是把所有的事情存进来,就算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分类,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储存好的东西,不代表一定会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使用它!

我们想想看自己的家居整理就知道了!那些收纳得好好的东西,很多时候反而变成永远不会拿出来用的东西。遇到真的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系统主动提示我,我一定会忘记可以使用那个东西。

例如今天要去参加宴会,今天穿什么衣服最好呢?其实我有一件宴会衣服,正好适合今天需要的宴会情境,但如果系统没办法主动提示我这件事情,那么通常我也会忘记自己原来有那件宴会衣服,没办法好好利用这个自己的资源。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系统,可以主动告诉我们:别忘了这个当下该做什么。这样才会是一个真正有效的不遗漏系统。

我们很容易在任务整理时,以为把任务放进系统就够了,但那样还不够,因为我们无法真正在事后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任务,而需要系统能够自己告诉我。

用时间提醒来主动提示

可以主动提示的系统,通常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就是时间的提醒。

有些事情现在出现,但他们确实就是未来才要开始做的任务、专案,这时候,系统需要有时间提醒的功能,把事情延后到真正该做一的那一天。

等到那一天到了,时间提醒的功能发挥作用,主动告诉我今天该做什么。

不过,时间提醒要发挥作用,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必须知道在一个专案里,哪个任务、哪个行动,相对来说应该在哪个时间点开始启动?

例如我礼拜五要完成一篇文章,我设定礼拜四提醒我开始写,这是一个有效的时间提醒吗?应该不是。

为什么不是?因为前面也有分析过,写完一篇文章的任务,有很多个行动必须要完成,前一天的提醒,可能不足以让我依序把所有行动都完成。所以我可能要设定一个提前一个礼拜的提醒,让我有足够的时间,也相对没有压力,把这个任务的所有行动逐步完成。

关键就是,系统要先能拆解任务,把专案的任务、行动都排清楚,我们就会知道有多少行动要做?需要提前多少时间做?这样的时间提醒才相对准确。

但是,只有时间提醒功能,对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系统来说,远远不够。为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说明下去。

用统一的排程系统来主动提示

大家觉得最好的提醒系统是怎么样的系统呢?

让我们来想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明天出门上班时,需要带一个东西到公司,今天晚上,你要怎么设定一个不遗漏的提醒,帮助自己明天一定会带着那个东西到公司?”

可能设定一个待办清单上的时间提醒,但有可能提醒时间到了,也看到通知了,但那时候还没出门上班,心里就想说,我会记得等等真的要出门上班时带上,结果却常常是,真的等到出门时,却也忘了这件事情!

这是时间提醒的难题,因为时间提醒,常常很难设定到一个非常精准的时间,但不精准的时间提醒,往往变成另一种干扰。

那要怎么办呢?或许你会这样提醒自己,干脆今天晚上先把要带上的东西摆在家门口,这样明天出门时一定要经过门口,就一定会看到那个东西,然后把他带到公司。

所以,第二个主动提醒的系统功能,其实就是“把行动、任务,放在我需要时一定会经过的地方”,通常就是那个专案里的某个位置,当我需要时一定会经过那,就一定会看到他,就会记得采取这个行动。这是一种什么功能呢?其实就是“排程”功能。

以家居整理来说,如果我希望某一套为了宴会而买的衣服,等到真的要去参加宴会时,一定会记得拿出来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宴会衣服、饰品、鞋子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整理,那里就是宴会专案的专区,只要我参加宴会,就一定会打开那个专区,那么就一定会看到那件新买的宴会专用衣服了。

时间管理也是同样的逻辑,在专案中,把专案的每一个任务排出顺序,把每一个任务下的行动排出顺序,并且行动统整在相关任务中,任务整合到目标专案里。

这样一来,我就不用去记住要做什么行动,不用记住要完成什么任务。我唯一要记住的,就是我要做什么专案,就打开那个专案的系统,我就会在里面看到现在进行到哪个任务,那个任务进行到哪个步骤,而下一个步骤是什么。

以工作上来说,像是开会笔记,就需要用排程的方式来整理。

开会讨论专案的时候,我们在会议上做笔记,笔记中列出了一些开会决议的待办事项,我的笔记写得很好,但我把开会决议的待办事项,只留在那则开会笔记中。这时候,会发生什么问题呢?

这时候,你的设想可能是,等到我要执行那个任务的时候,我就会去打开那则会议笔记,去确认一下有没有漏掉那次开会决议的待办事项。你认为,这是一个好方法吗?我相信不是。

我怎么确保自己下次要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一定会搭配那则会议笔记去查看呢?尤其一个任务,常常开很多次的会议,会有三四则会议笔记,每则会议笔记里面都有一部分这个任务需要做的行动。

我更无法确保自己未来执行这个任务的时候,会同时把每一则会议笔记都打开,然后能清楚确认到每一个行动,这几乎是人无法办到的。就算办得到,也是很花时间,甚至可以说很浪费时间的。

所以开会笔记里的待办事项应该怎么处理?最佳处理法,就是舍弃开会笔记,而是把开会的待办事项,直接排程到他所属的那个任务、专案中的正确位置。前提就是,我们的系统必须如前面所说,创建好一个专案、任务、行动分明的系统。

这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完全忘记这个行动,也不需要设定什么时间提醒,因为只要我们专注在专案上,跟着排程好的任务、行动一个一个去执行,做完前一个,就会自然看到下一个,做到那个步骤,就会看到该看到的行动就在统一的一个地方,这样就相对不会遗漏。

就像是出门一定要经过家门口,就会看到摆在家门口要带出门的东西了。



2-4  知道每一个当下做什么最有效率的系统


接下来我们要解决的系统问题,就是如何建造一个让自己当下明确知道,可以选择去做什么事情最好的系统。

整理系统相对简单,设定提醒、排出流程也能做到,那么最后,我们要面对的将会是“做出选择”的人性难题。

系统要能帮我们选择优先权重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排出优先权重的系统。

不过这里问题就来了,我们当然都知道要先去做重要的事,老实说,所有的时间管理方法都会教你要去做重要的事情!可是关键在于,我们常常遇到的困境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或者是我们很难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事?

因为,我们总觉得什么事情看起来都很重要,也因为这样,我们才容易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上待办清单,因为既然选不出哪个最重要,就干脆想办法什么都做。当然,这样是缺乏效率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利用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当然是可以的。

本书一步一步的分析我们想要打造的系统,逐步推演到这里,其实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我希望透过前面每一个环节的架构,可以让系统到这一步时,会帮助我决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让自己自由心证的决定

怎么说呢?例如我现在眼前有两件事情要做,一个是带小孩去吃早午餐,一个是在家里加班完成某个让我很紧张的工作任务,这时候,哪件是重要的事情,应该优先选择呢?

关键就在于,决定重要性的时候,不是在这两个行动上面去做决定,而是去确认这两个行动背后关联着哪一个专案,然后要确认的是那个专案目标的价值孰轻孰重,这就是依靠系统来选择与判断。

当系统中的专案、任务、行动是彼此相关、整合的。

这时候,有可能带小孩去吃早午餐这个行动,背后关联着对我来说一个更大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我希望能够跟孩子一起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那么这可能就是我当下更重要的行动。虽然工作上还有未完成的事情,但在周末的这个时间,和孩子享受一段亲子时光,却是我系统中明确的目标,于是这时候我知道自己应该怎么选择,并且会因为这样的选择更开心、更有成就感。

而单单只看行动时,是看不出重要性的,就像这本书一开始也有提到的,有效的时间管理,必须依靠背后的一个支持系统。

要选择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也一样,如果我们是当下自由心证的挑选,不是犹豫不决,就是很容易误判真正重要的事情。而当我们无法真正有效地选择出重要的事情,无论我们执行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方法,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系统要能帮我选择正确情境做正确的事

我们的系统除了要解决如何挑选重要事情的问题外,我们的系统也要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善用各式各样的空档,具体来说,也就是我们的任务管理系统必须要具备“情境判断”的功能。

什么是情境判断的功能呢?就是当各种不同情境的空档出现时,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挑选出这个情境最适合采取什么行动,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善用时间管理的最后一哩路,也就是利用那些我们原本无法好好利用的零碎时间

在时间管理上,我们其实有大量的时间无法善用,我指的不是那些要用来休息的睡觉时间,我指的也不是那些被要求去开会的时间,更不是那些被强制押着去执行某件事情的时间,甚至我指的也不是那些每天上下班一定要花掉的通勤时间。

在这些时间之外,其实我们还有非常多的零碎空档可以利用。

这些零碎时间的空档,隐藏在会议跟会议之间的20分钟,隐藏在回到家准备吃晚餐前的半个小时,隐藏在晚上刚洗好澡之后没有人打扰的一个小时,或是隐藏在工作跟工作之间、通勤跟通勤之间某些等待的空档。想想看,这些时间我们通常会怎么利用呢?

我们会发现,自己通常不会去利用这些空档时间!

因为通常我们不会在这些时间安排计划,也没办法用时间表安排。所谓的时间表,像是我十点要开一个会议、下午两点打算专心来写一份计划。那么,事情跟事情之间随时意外出现的空档呢?我们没办法事先做安排,于是在空挡出现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计划,所以我们就利用一些打发时间的方法把它浪费掉,例如上个网、看个脸书、看个影片。

或者也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现在工作中出现了30分钟的空档,我打开自己的待办清单,上面有一个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只有30分钟的空档,我想自己一定没办法完成那个任务,既然没办法完成,那不如干脆不要做,于是又把这样的空档拿来打发时间。

我们必须要能够善用这样的空档,当这些零碎的空档累积在一起,其实我们会获得非常庞大的时间资源。

但问题是我们要怎么样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空档呢?关键就在于创建一个可以利用空挡的时间管理系统。

这时候这个时间管理系统不可以只有时间提醒的功能,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不可能事先预测每一个时间点会发生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空档什么时候会出现,又如何事先安排时间去做什么事情呢?事实上我们自己的时间管理清单也不可能排到每分每秒那么的精准,如果真的要这样排,其实反而会浪费更多的时间,而且最终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实现。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设计一个情境的管理系统。不是排出准确的时间点要做什么事情,而是事先去计划:

・  如果是只能思考的空档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  如果可以用手机处理事情的空档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  如果30分钟的空档出现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  如果只有10分钟空档,有没有什么事情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采取行动的?

我们的系统应该要具备这样的功能,不只是有时间提醒,也不只是排出事情的顺序,也不只是决定事情的优先权重。

系统还要能够主动的告诉我们:“在当下这个空档情境,最适合采取哪个行动?”同样的关键就在于,要让系统主动告诉我们,而不是我们自己去想。

那么,一个真正可以支持我们的时间管理系统,才算完整地建构完成。



2-5  为什么我选择用Evernote架构这个管理系统?


我们花了两个章节的篇幅,非常仔细的分析如何架构有效的时间管理系统。

我首先提出的关键就在于,不是要改变你的个性,不是需要什么厉害的单一技巧,而是要建构一套完整的支持系统,让系统来支持我们。

看到要架构系统,可能第一时间让人退避三舍,但系统其实是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

接着我仔细的分析,这个系统想达成的最终价值有三点。

第一点是要建构一个让大脑减压的系统,让人不用去关心琐碎的事情。

如此一来在第二点时,我们才可以相对没有压力的去专注在当下应该采取的最佳行动,即使我们知道还有很多任务没有达成,还有很多行动没有做到,但是因为背后有系统支持我们,所以我们只要专注当下最值得选择的下一步行动,我们就知道事情自然会逐步的完成。

而最后第三点,就在于这个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聚焦在那些最关键、最有价值的目标上面,因为时间管理不是要去把事情全部都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得有价值,完成一些会让自己快乐幸福的成果。

而从这样的最终价值与目标回推,我们想为自己打造的时间管理系统,就必须要具备几个关键的功能:

・  第一个功能,要能以少驭多,要能归纳整理出一个以专案视角,管理所有任务、行动的工作流程。

・  第二个功能,这个系统要能够帮我关联相关行动、拆解困难任务变成更具体的下一步行动。

・  第三个功能,每一个专案的任务跟行动,甚至包含资料,都摆放在同一个位置,这样子我才能够一次看到所有我需要执行的步骤。

・  第四个功能,这个系统必须要有时间提醒的基本功能。

・  第五个功能,系统更需要有一个排程顺序的功能,就像一个工厂的生产线一样,只要照着排程一步一步做,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环节,并且永远知道下一步应该推进哪一件事情。

・  第六个功能,这个系统还能帮助我们判断优先权重,帮助我经由系统来选择出最重要的目标。

・  第七个功能,系统能够透过帮我选择出当下这个情境最有价值的行动。

挑选一个符合功能的时间管理工具

有了这样的系统方法论,建构完成整个流程,也清楚背后的思考逻辑,但系统毕竟要落实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工具上,让系统真正地被操作实现出来。

所以这时候,你要帮自己找的就是一个可以满足上述的目标、功能的工具,或几个工具搭配成一套系统。

而对我来说,其实只要一个工具,就可以把上述系统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建构完成,这个工具就是Evernote。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工具就能满足我前面开出的时间管理系统功能:

・  第一个功能,要能以少驭多,Evernote的“笔记标签、记事链接功能”,可以最终帮我用少数专案笔记,管理上万则任务笔记。

・  第二个功能,Evernote的“记事链接功能”可以帮我关联相关行动,“笔记大纲功能”可以拆解困难任务变成更具体的下一步行动。

・  第三个功能,Evernote可以统整各种形式内容,于是每一个专案的任务、行动、资料,都能摆放在同一个位置。

・  第四个功能,Evernote这个系统有“时间提醒”的基本功能。

・  第五个功能,Evernote也能利用“记事链接”打造出排程顺序的功能,照着排程一步一步做,就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的环节。

・  第六个功能,Evernote系统的“标签设计”能帮助我们判断优先权重,经由系统来选择出最重要的事。

・  第七个功能,Evernote系统能够透过“标签与搜寻功能”帮我选择出当下这个情境最有价值的行动。

本书接下来,就要开始带大家演练我自己多年来实践验证,对自己真的非常有帮助,一套以Evernote为核心工具,搭配前述时间管理系统,所架构出来的“Evernote子弹笔记术”。

这是一套时间管理方法,也是一套任务笔记技巧,更是一套个人专案管理系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打造出一个,快、狠、准,帮自己实现计划的Ever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