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十章 瓶颈、死胡同和冤枉路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创作进行到一半突然碰壁,这样的事时有发生。开始一切顺利,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但真实的安全感真的存在吗?——然后一切突然分崩离析,将你一个人留在原地,自知难逃此劫,却仍然相信可觅起死回生之术。

若我有屡试不爽的魔法答案,就不会写这本书了。不是因为不愿与你们分享如此神奇有效的办法——那将是我的莫大荣幸,而是因为我要忙着完成这些年来半途而废、在抽屉和纸箱中默默老去的众多作品。

有时候,完成一两章之后我会觉得不太满意并将其放弃,但这里说的不是这种情况。这些不过是我的“小白鼠”,一旦发现效果不好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不,我说的是已经完成了五十页、一百页甚至一百五十页但突然莫名出现问题的作品,有时是作者的问题,有时是内容的问题,总之创作由此止步不前。

有时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常常在对剧情还不是十分有把握的情况下开始创作。如果以更加具体合理的情节梗概为蓝本,走进死胡同的概率一定会大幅降低。然而另一方面,只构思好开头随后见机行事的写作方法成就了我最成功的几部作品。如果为此需要闯几次死胡同的话,我甘愿付出这样的代价。

同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情感最终却一无所获绝不是令人愉悦的经历。尽管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Unfinished  Symphony)是所有交响乐团的必演曲目,狄更斯未完成的遗作《艾德温·德鲁德之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也得到了出版,这并不代表我那些夭折的作品就能名扬天下。为之悔恨只是浪费时间,我当然希望在未来尽量避免这种半途而废的情况。

我逐渐意识到我每一次创作都会在某个地方遇到障碍。马拉松选手在跑到二十英里时也会因为肝糖耗尽而感到精疲力竭。但他们仍继续坚持,最终基本都能完成比赛。

我的大多数悬疑小说手稿篇幅都在两百页左右,也就是大约六万字。大多数时候,会在写到一百二十页左右的时候出现问题。我容易在那个阶段对作品失去信心——更准确地说,是对我圆满完成作品的能力失去信心。情节不是过于简单无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就是过于复杂无法顺利收场。我发现自己一会儿担心动作场景不够,一会儿纠结主人公面对的情境不够绝望,一会儿又害怕因为注意力分散而创作出无聊的作品。

我逐渐意识到这些担忧都是毫无根据的。我不知道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但我怀疑它们与作品本身关系不大,更多是来自我的态度。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可以凭经验判断作品本身多半没有问题,只要克服障碍继续向前推进,最终就能创作出合格的作品。

如果选择暂时搁置,等待奇迹发生,我可能就再也不会碰它了。

这种情况也许并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我确实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内心动摇时停笔确实是很大的诱惑。暂停一下有好处的逻辑看似非常合理——“给大脑充电”之类的说法十分常见。不过,这种想法恐怕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在创作上遇到困难是令人倍受煎熬的,这种时候所有人都想干点别的——随便什么都行!但是一旦放手,作品很可能会中途夭折。

我很少重拾中途放弃的那些作品。这也许是合理的,在路边落灰就是它们最好的命运,但其实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有些被我放弃的作品正是在一百二十页左右出现问题;如果我坚持一下,完成不是问题。中断写作让我牺牲了此前积累的创作动力。另外,我对角色和情节设定的理解也逐渐淡化。作品逐渐从我的大脑和潜意识里消失。

请理解,这里说的不是偶尔休息一两天。如果长时间高强度工作,适当停笔休息一下是有好处的。但如果一停就是一周或者一个月,刻意对它敬而远之的同时开始创作其他作品,那就是永远搁置了。

即便如此,创作者还是时常会在一部作品创作到一半的时候遇到瓶颈,走进死胡同或者误入歧途。既然坚持创作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具体如何实行呢?

问题时常出在情节上。如果你的提纲和我的类似,总是开头很详细、后面基本听天由命,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多半在于提前规划好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在悬疑小说中,由于故事的展开同时也伴随着谜底缓慢揭开,决定情节下一步的发展更加困难。

但拟订详细大纲的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撰写详细提纲时也不例外——一旦作品与提纲出现偏差,麻烦就会不请自来。也许是某个角色最终的面貌导致此前设计好的情节不再可行。之前我们提到过灵活性的重要性,强调不能让情节的自然发展被提纲所禁锢。一旦两者出现分歧,你就会和不用提纲创作的人面临同样的问题。你得重新设计接下来的情节。

每次想到这种瓶颈,我脑中都会出现圆木堵塞的场景。大多数情况下,我脑中有足够多的想法,但它们像漂浮在河面上的圆木一样混乱地挤在一起,你沉我浮,乱作一团。只要稍微梳理一下,创作就能像圆木顺流而下一样顺利地进行下去。

我发现疏通想法的最好办法是用打字机与自己对话,忽略风格,与理智自言自语,完成一封写给自己的意识流书信,同时也是作品未完成部分的情节提纲。这种草稿一般用完就会立刻被我扔掉——我认为没有必要为后人保存这些片段,他们对我的书都不感兴趣,更别提这些不起眼的碎片了。在最近的一次创作中,我遇到了当时看来非常严重的情节问题。最终我通过用打字机自言自语找到了解决方法,因为想到写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会用到,我就没有把当时的碎碎念丢掉。以下就是创作《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遇到困难时,我自言自语的内容:

好了,这个故事到底要何去何从?伯尼受威尔肯(Whelkin)之托从阿克赖特(Arkwright)那里偷来了古董书。他们在庞洛克(Porlock)的公寓见面。结果伯尼被她下了药,醒来之后成了谋杀她的嫌疑人。同时,一个锡克教徒妄图从伯尼手里偷书却不幸拿错了。

好的。这个锡克教徒可以是斋浦尔大君(Mahar-ajah  of  Jaipur)的手下。马德琳·  庞洛克也是受命行事,偷到书之后卖给了阿克赖特。假设庞洛克是阿克赖特的情人,伯尼可以从她衣柜里毛皮大衣的标签发现两人的关系。她也认识威尔肯——所以来书店时才会戴假发——还发现了威尔肯借伯尼之手偷书的计划。

假设阿克赖特为了敲定一单进出口生意,想把这本书送给一位收集反犹太人素材的沙特阿拉伯大人物,这份礼物一定能迅速拉近双方的关系。阿克赖特本人也是收藏家,有可能和沙特人聊到书的话题。

假设市面上这本书其实有很多本。威尔肯从英国进了一批货,随后伪造了写给哈葛德的题词,再把这些冒牌货以高价一一卖给有钱的古书收藏家,并要求买家严格保密。他卖了一本给阿克赖特。随后却发现后者要把这本书敬献给沙特人。威尔肯不得不想办法把阿克赖特手上的书偷回来,否则,造假的事情就会被沙特人发现。

是谁杀死了庞洛克?

可能是威尔肯。威尔肯为了卖书,通过庞洛克接近阿克赖特。庞洛克自己也想把书弄到手再卖给别人。威尔肯在伯尼被庞洛克下药迷昏之后潜入公寓,杀害庞洛克之后嫁祸给伯尼。
凶手也可以是阿克赖特。发现自己丢了书之后,他怀疑庞洛克与人里应外合策划了这起盗窃。他以为庞洛克为了其他人渣玩弄了他的感情,枪杀她之后又把凶器塞进了伯尼手里,一石二鸟,把背叛他的情人和偷书贼一起除掉。伯尼之所以觉得枪有点眼熟,是因为他之前在阿克赖特家看到过它。

锡克教徒呢?他受雇于某人,沙特大亨或者印度王公都行,发现伯尼偷走了书……



这样的自言自语又往下延续了好几百个词,我提出、讨论并考虑了诸多其他可能性,然后完成了一份此后三章的提纲,终于打破瓶颈,理清思路,完成了这三章的创作。

此后,《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贼》的创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故事的情节非常复杂,是在不断摸索中一点点扩充的,备好纸,借助打字机自由思考的情况又发生了两次。两次我都成功找到了突破口,让故事的情节得以延续,让我继续创作并最终完成了这个故事。最终,我不仅完成了一部一度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小说,还对最终的成品相当满意。

如果我选择将它束之高阁,我确信它会至今仍在那里落灰并成为我无尽愧疚感的源泉。我逐渐意识到不作为是无法破解瓶颈和困境的,你必须采取行动,靠自己的努力继续前进。

不用把这些都落在纸上。有些作家会对着录音机念叨。以后再重播,看看自己都有些什么想法。有些人会通过和朋友聊天梳理思路。不是每位朋友都能成为你的倾诉对象,必须多次试验,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有些人——尽管并无恶意,本身还很有创意——只会扼杀你的想象。另外一部分人会对创作有很大的帮助,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擅长专注聆听。你的倾诉对象可以是代理人或者编辑。圈外人,甚至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完全没有问题。你可以通过不断试验找到对你最有帮助的人,但不要忘记有些问题只能由你自己独立解决。有时候创作第十一章时遇到的问题是由第十章直接引起的。如果前面给自己挖了坑,后面就很有可能掉进去。

解决办法很清楚——后退十五码①重新发球。换句话说,回到之前出问题的部分,然后重写。

关键在于找到让你止步不前的问题。幸运的是,哪怕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以上这些办法依然有效。让你写不下去的原因可能是大气条件、月相或者你昨晚吃的东西。即便如此,重写之前已经完成的章节也可能让你突破瓶颈,文思泉涌。约翰·D.  麦克唐纳思绪阻塞的时候,就会打开他人的作品开始抄写。抄了几章或者几页之后,他就会这里一个词那里一句话地对抄写的内容做小的修改。很快,他就能重新开始,继续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如果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倦怠感,这种方法值得一试。这里还有几个可能有效的建议。

通读已经完成的草稿。假设你有一两周无法写作——当然不是因为你刻意拖延,而是因为需要处理其他事情——松懈停滞不是唯一问题,还有失去创作状态的风险。恢复创作之前先耐下性子读一读之前完成的内容。多读几遍也无妨。记住,尽管写作时应该关注手头的内容,我们的大脑也会同时兼顾过去和未来,也就是已经完成的章节和即将创作的内容。重读已经完成的手稿会让你的创作引擎动力满满。

把之前几页的内容重打一遍。无论写作中断的时间是长是短,这都是找回创作节奏的好办法之一。我听说有的作家习惯每天开始创作前先把昨天完成的最后一页重打一遍。最初形成这个习惯,可能是因为他们正好停在了一页的中间,想从新的一页开始写作;发现这样做对找回创作节奏有好处之后,他们就坚持了下来。

在一句话的中间停笔。多年来我多次读到类似的建议。有些人建议在当天完成的第五页的最后停笔,哪怕是断开一个合成词也无所谓。其他人对于具体何时停止没有硬性要求,但他们建议在自己清楚地知道下一句要写什么的时候停笔。这么做的逻辑是如果前几句已经构思好了,就能顺利地开始新一天的创作。我之所以给出这条建议,是因为它显然对有些人有效,但我本人则因为以前吃过亏——我多次尝试这种方法,结果一早晨创作都非常痛苦,所以对它持保留态度。

比如说,想象一下,坐在打字机前,面对这样半句话:“她抬眼望着我,眼里闪着光,脸上的微笑就像……”像什么,像上帝之爱?写这句话时我显然想好了要怎么描写这个微笑,后来想到的描述方式都比不上被我忘记的那一种,而且我还花了半个小时抓耳挠腮地试图回忆后半句到底是什么。如果想到一个好句子,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忘记之前把它写下来。因此,我的建议是:在一个符合逻辑的地方中断。一章的结尾,一个场景的最后,或者一个段落的结尾,至少也是一句话结束之后。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上面提到的尴尬,在我看来还可以在潜意识里将你的注意力集中到接下来的章节场景或需要处理的问题上。

你有过放弃的经历——从这一章之前的内容判断,次数还相当多。你也提到过我的第一部小说很可能不会被出版,创作它的意义其实主要是学习以及积累经验。如果写到一半就知道作品肯定无法发表,我可以名正言顺地中途放弃吗?

不可以。

当然,你可以选择放弃。但一开始就根本不要创作不是更好吗?

如果你已经开始了处女作的创作,我强烈建议你把它写完。哪怕写到一半对它失去了信心。哪怕你坚信它烂到不行。无论如何,每天坚持创作直至小说完成。如果说创作处女作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坚持完成肯定比半路放弃学到的东西更多。

我还想进一步建议你先完成第一版草稿,然后再开始进行实质性的修改。只有一个例外——如果刚完成四五十页的时候你想要回头重新开始,完全没有问题,但如果已经超过五十页了,我建议你继续向前推进直到完成,然后再思考如何修改的问题。

我持这样的观点是有原因的。我发现大部分尝试写作的人都无法完成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并因此逐渐意识到在第一次尝试创作小说时,确保完成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坚持从头到尾完成作品的决心与毅力才是写作者的试金石。

如果创作第一部小说时半途而废,完成第二部小说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在处女作写到一半的时候进行重大修改,完成的概率会降低。完成一部小说绝非易事,哪怕之前写过十几部作品也是一样。在第一次尝试小说创作时,我建议将其他想法暂时抛到脑后。先确保完成,然后再想方设法提高质量。

一些补充:

如果创作遇到了瓶颈,不要告诉别人。多年来,我多次拿着写不下去的手稿去找当时我的代理人——已故的诺克斯·伯格(Knox  Burger)审阅。每一次,他要么质疑作品成书的前提,要么提出人物缺乏吸引力或者无法让读者产生共鸣,要么干脆表示作品已经无药可救,他也无力回天。而我则会怀着既失望又解脱的心情,毫无心理负担地选择放弃。

我最终认清了自己的行为:我把难题转移给了诺克斯,相信他会给我放弃的理由。明白这一点之后,我停止了这种不明智的举动,没有重复相同的错误。

另一方面……

如果创作遇到了瓶颈,找人参谋一下吧。创作伯尼·罗登拔系列第五册《像蒙德里安一样作画的贼》时,我因为自己也解不开书中的谜题而停滞不前。雅贼系列都是侦探小说,有谜题需要主人公去解开,有凶手需要主人公去发现,情节必须合理而巧妙;由于我没有写情节大纲,这一次伯尼面对的可能是无解的谜题。我听说如果把会走迷宫的小白鼠放在没有出口的迷宫里,最终它会坐在角落里吃掉自己的脚。我不知这是真是假,但我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因为我理解那些小白鼠的感受。

我向我的一位朋友——当时从事戏剧制作的劳伦斯·安妮·科(Laurence  Anne  Coe)——倾诉了这个问题。她表示帮助他人寻找解决难题的方法是她工作的一部分,因此主动提出看一看我未完成的手稿。在我印象中,她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法,但与她进行讨论激发了我的灵感,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这部作品。

遇到创作瓶颈了?有专治这毛病的手机应用软件。不,事实上暂时还没有,或许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说不定就已经有了。不过,我要怀着喜悦的心情告诉你,书还是有一本的,就是我的朋友杰罗德·蒙迪斯(Jerrold  Mundis)创作的《立刻打破创作瓶颈!》(Break  Writer’s  Block  Now!)。他也是这部作品电子版的出版人,这本书在各大电子书销售平台上都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

圣马丁出版社(St.  Martin’s  Press)1991年出版了这部作品的精装本。没过几年这本书就绝版了,当时杰罗德把这部作品市面上所有剩余的精装本都买了下来,但又没地方储存。最终,我买下了他的全部库存,因此,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我的易趣(eBay)商店销售这本书。



①1码约为0.9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