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五章 看到幽灵?人类心理暗示的能量与误区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章中,我们将花大量的时间来研究闹鬼现象,追寻研究者们曾把房子拆除以寻找不存在的幽灵,学会如何看到鬼魂并探索内心暗示的秘密。

有一个关于一位大学教授的经典笑话,教授问课堂上的学生:“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谁看到过鬼魂?”15名学生举起手来。接下来,教授继续问:“在座的各位有谁摸到过鬼魂?”这次只有5名学生举起手来。教授接着补充说:“有谁和鬼魂接吻过吗?”坐在中间的一个男生慢慢举起手来,有点儿紧张地看看周围,怯生生地问道:“不好意思,您是说鬼魂还是山羊?(鬼魂英文为ghost,山羊英文为goat,发音接近)”

对全美国范围内进行的有关鬼魂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有30%的人相信鬼魂的存在,约15%的人声称自己亲身遭遇过鬼魂。进一步的调查显示,这些说自己碰到鬼魂的人并不认为鬼魂是传说中穿着白衣穿墙而过的人影,也不是穿着黑衣带来死亡和厄运的女人,更不是在墓地里四处晃荡的骨骼或带着锁链的无头骑士。实际上,他们所见到的鬼魂要世俗得多。

我的同事詹姆斯·浩兰对人们遇见鬼魂这一现象做了大量研究。詹姆斯是一个有趣的家伙,性格温和,曾经在一个有名的交友网站从事创建增加配对率的数学模型。到了晚上,他就变成现实版的捉鬼人,并进行了多种调查研究,志在解开闹鬼之谜。几年前,他分析了近千起遇见鬼魂的事件,收集整理人们确定遇到鬼魂时的详细报告。

浩兰的研究表明,完整的鬼影非常罕见。只有1%的目击者说自己看到了鬼的完整面目,且大多发生在刚醒来或即将睡着的时候。据这些目击者说,鬼魂的真面目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只有当他们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突然消失或穿墙而过时,你才会知道他们是鬼。

那么另外99%的人所遇到的鬼魂又是怎样的呢?据浩兰的记录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说遇到的鬼魂只是一个跳跃的视觉现象,比如一道闪光、一缕轻烟,或是在屋子里偷偷移动的黑影。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说只听到了鬼的声音,比如空房间里的脚步声、幽灵般的窃窃私语,或是莫名其妙的碰撞敲击声。剩下的三分之一的人说鬼魂是一种掺杂着各种感官体验的混合体,比如花和雪茄的奇特香味、一种后背发凉的感觉、门的突然打开闭合、时钟忽快忽慢、狗异常吵闹或安静。

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试图解释这些奇怪的体验。有的人坚信,这些现象证明了死后灵魂的存在,还有的人认为灵异现象只是表面,背后一定有现实的答案。研究鬼魂的历史悠久,包罗万象,包括具有突破性的梦境研究、潜入鬼屋、调查钝头剑、在黑暗中等候神的降临、摇晃整个建筑物直至它分崩离析,以及开展大规模的恶作剧。

好了,让我们先来看看最广为人知的闹鬼事件,再一起踏入这个诡异的幽灵世界。



《梦魇》,一幅反映灵异现象的画作?


1781年,瑞士画家亨利希·富塞利创造了他最著名的作品《梦魇》(The  Nightmare)。在这幅作品里,他描绘了一个女人以及她可怕的梦境。画中,女人正在酣睡,她躺在床上,手掉到了床边,一个长得像恶魔的小人坐在她的胸口,将画布撕开。在画的另一端是一匹马的头,它从窗帘的背后探出来,瞪着一双充满感情的眼睛,朝女人狠狠地看着。

《梦魇》在伦敦的皇家艺术馆展出时,一炮而红,很快获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几乎成了所有幽灵研究著作的专用封面。多年后,富塞利又创造了这幅画的第二个版本《梦魇2》(只是创作动机不同,这次是为了钱),人们普遍认为《梦魇2》没有带来和第一个版本同样的情感冲击,部分原因是,这次幽灵看上去好像戴了一个蝙蝠侠的面具,而马看上去也像刚刚中了彩票似的。

富塞利的《梦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追捧,是因为它描绘了最常见的遇鬼事件——梦魇的到来。传说中,梦魇附着于一个男人形体,他拥有巨大而冰冷的阴茎,强迫女人和他睡觉(据说亚瑟王的巫师梅林就是这样诞生的)。梦魇坐在受害者的胸口上,防止她反抗,做着他的恶魔勾当,而同样邪恶的幽灵则在床边恶狠狠地看着。这个场景的描绘可谓男女通杀,有传言,梦魇也可以附着于一个女人形体,诱惑正在睡觉的男性,不同的是女版梦魇没有冰冷而巨大的阴茎。梦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都有出现,在德国,这个恶魔被称为“mare”或“Alpdruck”;在捷克和斯洛伐克,他被称为“muera”;法国人称他为“cauchemar”。

如果说富塞利这幅画所表达的梦魇体验,在当时被认为是最为骇人的灵异现象,那么在21世纪仍是如此吗?事实上,调查表明,大约有40%的人仍然会遭遇同样的梦魇,比如醒来后感觉胸口受到重压,恶魔就在身边,黑暗中出现奇怪的影子。这些场景可以被理解为遭遇恶魔、鬼怪,甚至被外星人绑架的证据。不管他们怎么理解,有一点很清楚,即使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梦魇仍是难以忘记的可怕体验。

即使是对于现代人而言,梦魇仍是难以忘记的可怕体验。

几个世纪以来,许多声称在夜晚与恶魔面对面接触的人都认为自己已经去过地狱。直到最近他们才明白,他们并没有去过地狱。



找到通往神秘梦境之门


1951年,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尤金·阿瑟林斯基的研究生涯一开始并不太顺,他的博士后研究课题“婴儿睡眠中的眼睛移动”,进展缓慢,成果甚微。此时,他的家庭财务状况又出现了困难。因此他一家人被迫住在一个又小又冷的公寓里,他几乎没有钱租一台打字机来完成论文。几年后,他描述了当时的绝望心情:

“如果说我有过自杀的念头,那就是那段时间,作为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在大学里待了20年,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出来,真是窝囊至极。”

此外,他研究的是非主流课题,根本不能引起其他同事的兴趣。当时大部分的学术观点都认为,人一旦睡着了,大脑就处于休眠状态,只有在醒来后,大脑才恢复工作,这和阿瑟林斯基的睡眠心理研究是相背离的。然而,阿瑟林斯基怀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打算对睡眠中的大脑一探究竟。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赞助,他只好从学校地下室把一台破旧的脑电波检测仪搬到了办公室,凑合着让它发挥作用。可是,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赞助的话,谁会愿意在阿瑟林斯基的睡眠实验室睡上几宿呢?最终,他还是找到了解决的办法。1951年12月,一个寒冷的傍晚,他把8岁大的儿子阿尔蒙德拽到了实验室的床上,在他脸上和头上放上眼睛运动和脑电波的监测仪,然后返回自己的办公室。

约一个小时后,阿尔蒙德渐渐地进入了睡眠状态,实验开始。

前40分钟,阿瑟林斯基仔细地观察追踪脑电图的监测笔,发现大脑没什么活动。可在接下来的20分钟,监测笔开始做涂鸦运动,表明大脑和眼睛的活动频繁。

阿瑟林斯基估计也许是儿子醒了,他走向睡眠实验室去看看是否一切正常。当他打开实验室的门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的儿子睡得很沉。
起初,他还以为实验装置出了故障,在检查后发现,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

第二天,他把这份脑电图给他的导师看,他的导师也同样认为可能是机器出了毛病,要阿瑟林斯基再给设备做一次彻底的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设备非常正常,没有任何问题。

在连续让儿子睡了几晚实验室后,阿瑟林斯基得到了同样的实验结果。于是他开始相信,这个结果是真的——在睡眠的某个时段,大脑会出现异常活跃的情况。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睡眠中突如其来的脑部活动还同时伴随快速的眼球运转。

阿瑟林斯基把这个现象称为快速眼球运动,简称REM(他本来想取名叫“眼球抽筋”,但考虑到抽筋蕴含着贬义,就放弃了)。关于这个现象更有意思的是,每次当阿瑟林斯基把一个刚刚发生REM现象的实验者叫醒时,他们都说刚刚做了一个梦。

1953年9月,阿瑟林斯基和他的导师将研究结果写成报告,公开发表,这篇经典的报告标题为“睡眠中眼球运动的出现周期及伴随现象”(Regularly  Occurring  Periods  of  Eye  Motility,  and  Concomitant  Phenomena,  During  Sleep)。

几乎就在这篇报告发表之后,研究者们意识到,睡眠中的大脑远比他们预料的要活跃,阿瑟林斯基找到了通往神秘梦境之门。正如后来一个研究者评论的那样:“这就好像是找到了大脑的一片新大陆。”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突然非常渴望进入这个研究的更深领域。奇怪的是,阿瑟林斯基却并没有加入他们。

作为一个坚决不随大溜、永远保持旺盛好奇心的博学者,阿瑟林斯基在完成这个具有突破性的研究后离开了芝加哥大学,转而研究鲑鱼身上的电流现象。



睡眠的五个不同阶段


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已经发现并确定了睡眠的五个不同阶段。

刚进入睡眠不久,被称为睡眠的第一阶段。

在这个阶段,大脑仍十分活跃,产生高频率的“阿尔法”脑电波,此时人们常能体验到两种幻觉现象,分别为“睡前幻觉”和“醒前幻觉”。两者都能导致大量的视觉想象,比如无规则斑点、明亮的线条、几何图案以及神秘的动物和人类的影像。这些想象画面常会伴随奇怪的声音,比如巨大的碰撞声、脚步声、轻声低语、演讲片段等。有意思的是,这些睡眠想象被人们误读成幽灵的存在证明,错了几百年。

如果你安然无恙地度过了睡眠的第一阶段,恭喜你来到了睡眠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你的大脑同样不会平静,而是会产生一种突发的活动,被称作“纺锤现象”。第二阶段一般持续20分钟左右,并伴随喃喃梦呓甚至清晰的梦话。

接下来,你会来到睡眠的第三阶段,这时你的大脑和身体开始放松下来。

20分钟过后,你终于来到睡眠的第四阶段,深度睡眠。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大脑活动最少,呈现一种非常缓慢的三角形脑电波。尿床或者梦游的状况,一般都是在这个阶段。

约30分钟过后,睡眠的第四阶段会出现非常奇怪的情形。你的大脑会快速闪回到睡眠的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并呈现出在第一阶段出现的高频率脑部活动,你的心跳会加速,呼吸变浅,产生阿瑟林斯基多年来潜心研究发现的REM现象。但凡这个时候,你都在做梦。

每个人每晚都会经历四次REM阶段,每次都持续大约20分钟。尽管有些人在一觉醒来后认为自己没有做过梦,但如果把正在经历REM的睡者叫醒,他一定会告诉你他做了一个梦。所以,每个人晚上都会做梦,只是有些人在早上起来后不记得了而已。

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你在做梦时,会有两件奇怪的事情发生。

第一,你的生殖器官会变得活跃。男人的阴茎会勃起,女人的阴道会变得湿润。虽说这个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具有突破性,但有的人指出,早在17000年以前,拉斯科洞穴壁画就描绘了一个正在做梦的克鲁玛努猎人阴茎勃起的画面(也有可能,这位猎人刚刚完成了一次愉快的狩猎)。

第二,尽管你的大脑和生殖器在做梦的时候会表现得很活跃,但你身体的其他部位一片沉寂。事实上,你的脑干完全阻止了你的四肢和躯干的运动,以免你在做梦的时候伤害到自己。

就像你的大脑会用奇怪的想象画面忽悠你,让你以为看到鬼影一样,大脑也会让你以为碰到了邪魔。当你在睡眠第一阶段和REM状态之间切换的时候,你的大脑也有点儿糊涂了,因为你一边经历着属于第一阶段的“睡前”和“醒前”的想象状态,另一边又经历着REM状态,伴随性兴奋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沉寂。这种可怕的混合体验让你觉得胸口发闷,仿佛受到了重压,把你按倒在床上,就好像被一个或两个邪魔缠身。

几百年来,有相当比例的人声称他们受到了恶魔、鬼怪和外星人的攻击。针对睡眠状态的研究,不仅解开了这些妖魔鬼怪之谜,还提出了将妖魔鬼怪驱逐出室的最佳方案。不是做弥撒、洒一点儿圣水或精油,而是尽可能地眨眼或动动手指。即使是很小的动作,也能让你的大脑从REM状态返回到睡眠的第一阶段。在你知道之前,你已经醒来并安稳地回到了现实。

于是,那些以为遇到鬼的人不得不承认,梦魇不是来自地狱的通告,而是大脑设计精巧的诡计。可是,他们仍然对鬼怪事件半信半疑,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对科学家来说很棘手的问题上——大部分的遇鬼事件都不是在睡觉时发生的。因为人们白天在英国保存最完好的王宫——汉普顿宫,似乎也能遇见鬼。

实战练习

如何召唤鬼神

想马上就看到鬼吗?如果想的话,就请盯着下图左手边人像身上的白点,看大约30秒,然后看右边框里的黑点。很快,你的眼前会出现一个穿着白衣的神秘女人。如果你把下图搬到一面墙上,重复刚才的步骤,那么你就会在墙上看到一个巨大的白衣女人的影子,就好像是鬼影。

心理学家把你刚看到的鬼影称作“残留影像”。很抱歉,接下来几分钟,它还会反复出现。你对颜色的感知建立在三个色系上,每一个色系由两种相对立的颜色组成,比如,红绿构成一个色系,蓝黄组成一个色系,黑白是一个色系。抽象一点儿说,每一个色系的工作原理就像是拔河比赛。比如,要想显得更蓝一点儿,蓝色必须在拔河中胜出。同样,要想显得黄一点儿,黄色就要胜出。

当你盯着刚才那张图片左边的黑色人影中的白点看时,大面积的黑色在拔河比赛中占据了优势地位。然后,当你将注意力转移到图片右边的空白处时,黑色组就变得有点儿疲惫了,所以白色组不用费多大力气便将局势逆转了,在拔河中处于上风,形成了白色的随影。但不到一会儿的工夫,黑色组又恢复了力气,重新将绳子拉到中间位置,让白色影像在你的眼里消失。




汉普顿宫里的幽灵调查


汉普顿宫有着悠久而又富有争议性的历史。早在16世纪初,约克大主教红衣主教托马斯·沃尔西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和超过20万枚金克朗给自己造了一个媲美皇宫的宫殿。宫殿建成后几年,沃尔西失去了当时在位的国王亨利八世的宠爱。为了改变这种弱势地位,沃尔西决定把他的宫殿赠送给国王。亨利欣然接受了沃尔西的好意,并进行了扩建,确保能够满足皇家的需要,然后很快就搬了进去。此后,这座宫殿便一直作为英国国王和女王的家,直至19世纪中期向大众开放。现在,汉普顿宫已经成为英国最有名的历史景点,每年都要接待50万左右的游客。

这座宫殿之所以闻名遐迩,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些原因是,它保存着来自皇家的艺术收藏品,拥有全英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的大厅以及巨大的都铎厨房,一天可以容纳600人进食两餐。另外,它还因为一件事而出名,那就是“闹鬼”。据称,有不同的幽灵在里面出没。比如,有一位穿灰色衣服的夫人每天定时会在鹅卵石庭院里踱步,而另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女人会在宫殿里不停地寻找她失去的孩子,还有一条幽灵狗在沃尔西的衣柜里生活。尽管众说纷纭,但汉普顿宫最有名的幽灵非凯瑟琳·霍华德莫属。

亨利八世的婚姻史可谓劣迹斑斑。他欺骗他的第一任妻子,斩杀他的第二任妻子,而第三任妻子在给他生下唯一的儿子后死去,第四任妻子和他以离婚收场。大概每个婚姻顾问看到这样一份清单都会皱起眉头,更令人无语的是,亨利在49岁高龄时又看上了19岁的凯瑟琳·霍华德,在短暂的相处后,他便迎娶了凯瑟琳·霍华德,并公开赞扬她是他“无刺的玫瑰”。

可就在结婚几个月后,凯瑟琳发现自己陷入了爱河,不幸的是,对象不是她的国王丈夫,而是丈夫的年轻大臣托马斯·卡尔佩珀(据有关历史记载,这个年轻人以床上功夫闻名)。这则花边新闻最终传到了亨利的耳朵里,他当即决定要拿起园艺剪取下他深爱的“玫瑰皇后”的头颅。凯瑟琳听到亨利要杀她,非常害怕,就想跑到亨利面前乞求饶命,可是在走廊里被卫兵拦下,被拖回她的房间。几个月后,凯瑟琳·霍华德和托马斯·卡尔佩珀双双在伦敦塔被斩首。

有一位穿灰色衣服的夫人每天定时会在鹅卵石庭院里踱步,而另一个穿蓝色衣服的女人会在宫殿里不停地寻找她失去的孩子。

据说,凯瑟琳·霍华德的鬼魂常出没于她被拦截下来的走廊。到了20世纪末,这个区域已经成为著名的幽灵聚集地,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白衣女人,伴随着凄厉的尖叫声。

2001年1月,汉普顿宫的一位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凯瑟琳的幽灵最近出现得异常频繁,问我是否有兴趣调查一下。对我来说,这正是一个调查幽灵现象的好机会,于是我很快设计了一套实验,组建了一个调查小组,并复印了几百份调查问卷,开车前往汉普顿宫,开展为期五天的调查。

宫殿方还特意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我介入调查。消息一出,一下子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新闻发布会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汉普顿宫,第二部分则由我来介绍我即将展开的调查。新闻发布会由一位汉普顿宫的历史研究者主讲,他向报告厅中聚集的记者们讲述亨利遇上凯瑟琳的故事。中途休息的时候,我从报告厅里出来,想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却碰到一件极其奇怪的事情:一辆车载着两个喝了酒的少年从距离我不远的地方缓缓经过,其中一个将车窗摇下,朝我扔了一个鸡蛋。破碎的鸡蛋把我的衬衣弄脏了,可我又不能马上换,我将最脏的地方擦拭了一下,便返回报告厅。几分钟后,我开始我的演讲,一个记者注意到我衬衫上的印迹,推测说这是幽灵的预兆,并问我是不是凯瑟琳·霍华德已经现身?我回答:“是的,这次调查看上去比我想象的更有难度。”尽管我是开玩笑这么说的,可后来事实证明,我的话非常有预见性。

实验开始前,我让宫廷方给我提供了有凯瑟琳不愉快回忆的走廊平面图。然后,我和宫殿看守员伊恩·富兰克林见了面。富兰克林工作很细致,他将一个世纪以来所有宫殿职员、游客所经历的凯瑟琳幽灵现象整理成册。我悄悄地让他在平面图中将幽灵最常出现的位置用笔勾出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导,调查组的所有成员,包括我,都不知道富兰克林勾出来的是哪个位置。

接下来整整一天,游客们都化身成了捉鬼人。在听取了关于这个调查项目的简单介绍后,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拿了一份黑白的平面图,沿着走廊漫步。如果发现了奇异现象,他们要做的是在平面图上画上一个“X”(这就像是玩挑出食尸鬼的游戏一样)。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在走廊上放置各种监测器和重达6万磅的热成像仪,希望能够在走廊中抓获凯瑟琳的幽灵。

第一天的调查很不顺利,有几个参与者走错了一个走廊,抱怨说平面图太不准确了。调查的第二天,我们碰到了一个女人,声称自己是凯瑟琳·霍华德转世,说自己可以复原当时的场景(说什么“其实,我是被拖到了走廊,而不是在走廊被拖下去”“厨房里新的粉刷效果还等着我去看”等)。调查的第三天,一个巴西的摄制组来到走廊进行拍摄,可是主持人突发焦躁症,拍摄没有完成就匆匆离开了。第四天特别有趣,整个调查组(包括那个自称是凯瑟琳·霍华德转世的女人)按惯例在早上集合,一起看昨晚的监测器数据,数据显示确实发生了奇怪的事件:在凌晨6点钟的时候,走廊的温度突然升高。我们急切地把录像带倒回去观察这个奇异的画面,希望录下来的是凯瑟琳的幽灵。在一片死寂的凌晨6点,走廊一端的门忽然被打开了,走进来一个人影。自称凯瑟琳·霍华德转世的女人立刻认出这是亨利八世的一个朝臣。可是几秒钟过后,这个人影突然来了个急转弯,我们看到他走向一个柜子,拿出了吸尘器开始清理地毯,原来是清洁工,真是虚惊一场。幸好,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们收集的数据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性的。

从我们整理的数据来看,首先,相信有鬼的人比那些不相信的人碰到幽灵的概率更大;其次,有意思的是,幽灵不是随机出现在走廊的各个部位,而是倾向于在一两个特定的地方反复出现。比这更有趣的是,这些区域和伊恩·富兰克林指出的地方相符。调查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小组成员和志愿者们事先都不知道这些区域,所以可以肯定,在这些特定的区域一定是发生了某些奇怪的事。

这个结果和我们研究的其他闹鬼的地方得到的调查结果是一样的。这次调查也证明了,相信鬼的人更容易碰到鬼。当我把设备撤下搬回车里,和多少有点儿沮丧的自称凯瑟琳转世者说再见时,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脑海,为什么会这样呢?



石头录像带理论


如果你稍微浏览一下有关抓鬼的网站或书籍,很快就会看到“石头录像带理论”。据那些信鬼的人说,建筑物具有记忆功能,整个建筑物就像是一个录像带,保存了那里发生过的生活片段,当再次回放时,就形成了幽灵现象(换句话说,幽灵不会在石头墙里穿来穿去,因为它就是建筑物本身)。

这个理论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容易被接受,可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存在三个严重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想法是小说的产物。1972年12月,BBC电视台播放了一部鬼片,改编自尼吉尔·尼尔的小说《石头录像带》(The  Stone  Tape)。小说主要讲述了一组科学家到一个闹鬼的房子里考察。故事中,科学家们发现所谓的幽灵其实是房子里的往事回放,为了找到更多证据,好奇的科学家在屋子里做了各种测试,没想到无意中将被禁的邪灵释放到人间(这也是鬼片或科幻片最常用的情节)。第二个问题是,这个理论完全不符合逻辑,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究发现建筑物的砖石能够录像。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个理论没有丝毫事实证据。

幸运的是,相比“石头录像带理论”而言,其他科学家已经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20世纪50年代,心理研究会的会长G.W.兰伯特先生指出,问题不在于闹鬼的建筑物墙壁,而是其地基。兰伯特推测,大雨过后,地下水面上升会导致屋子结构不稳,出现门窗等固定物摇晃的情景。为了验证兰伯特的理论,剑桥研究人员托尼·康奈尔和阿兰·古尔德进行了一项幽灵研究史上最离奇也最常被忽略的实验。

实战练习

观察灵显实验

心理学研究员托尼·康奈尔为了探求人类心理的未知领域,开展了大量颇有意思的研究,其中最奇怪的一组研究就是评估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托尼和他的同事装扮成幽灵,在夜晚出现于各种公共场所,吸引路人的注意;其次,研究组的其他成员将采访目击者,判断他们证词的准确性。然而,和大部分灵异现象的研究一样,执行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一开始,康奈尔把自己包裹在一张白色的床单里,连续几个晚上在光线很暗的剑桥中心公园散步。虽然有八个人看到康奈尔假扮的幽灵,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奇怪。他想了想,可能是因为太暗了,视线效果不行,于是康奈尔又披上白色床单跑到剑桥的墓地,这里光线稍微好一点儿。他数了数,总共有90辆汽车、40辆摩托车以及12个步行者经过,可只有4个人看上去注意到他了,随后2个人接受了采访,其中一个说他以为这个幽灵属于某种街头艺术表演,另外一个说,他认为这个人披着一张床单,肯定是疯了。为了被更多人看到,康奈尔和一个本地的电影院取得联系,在一个少儿不宜的电影放映前,裹着白色床单出现在电影屏幕前。然后,电影院的管理员告诉观众,如果他们看到什么奇怪现象就举起手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的观众根本没有注意到康奈尔假扮的幽灵,而另外三分之二的观众虽然看到了康奈尔,可他们给出的信息非常不准确,有的人说是看到一个穿着长裙的女孩,有的人则说看到穿着厚外套的女人,还有的说看到一只北极熊从电影屏幕前溜达过去。

康奈尔的研究显示,如果真有一个幽灵被人们发现了,那么他应该是穿了一件引人注目的背心。

后来,古尔德和康奈尔又找到了一栋即将拆迁的房子,说服了当地政府借给他们用来进行一个严肃的科学研究。接着,这两个人在房子的墙边装了一台振动器;然后,围着烟囱斜着绕了一圈绳子,让绳子的末端吊了一个重物;最后,他们跑进屋内,精心在不同的房间里布置了12个物件,比如在一个房间的地板上放上一块大理石,在另一间屋子的架子上放一个茶杯和茶碟。就这样,准备工作做好了,他们开始进入到这个实验的第二阶段。

古尔德在房子里选好一个位置站好后,康奈尔启动了振动器。不一会儿,整个房子开始摇晃,但是没有一个测试物件挪动。于是康奈尔又把吊在烟囱上的绳子拉上来,重重地砸到房子一侧。结果发现,所有测试物件仍然没有动。第二天,古尔德和康奈尔又回到房子,将振动器的振动等级调到11,终于,茶杯倒在碟子里。兴奋之下,他们又把振动等级调得更高,双双站到屋子里面,等待目睹振动后的效果。当振动等级调到最高时,烟囱轰然倒塌,石膏板从天花板上掉落,卧室的墙壁出现了很大的裂缝,而古尔德和康奈尔这两个科学界勇士依然站在危房里,仔细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可是他们发现依然只有少数几个测试物件移动了(塑料杯倒了,茶杯和碟子从架子上掉落,一座巴黎产的石膏驴从墙边稍稍移动了不到1英尺)。将自己的生命都押在了追寻科学真理上的这两个人——古尔德和康奈尔,最后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兰伯特的理论根本站不住脚。

并非只有兰伯特一人认为闹鬼现象是屋子摇晃的结果。在我的前一本书《怪诞心理学》中,我描述了电气工程师维克·坦迪的一个想法。1998年,坦迪在一个实验室工作,这个实验室是出了名的闹鬼屋。8月的一个晚上,坦迪独自一人在实验室里工作,渐渐地,他感觉很不舒服,好像有人在监视着他,于是他慢慢地转过头来,看到一个轮廓清晰的灰色人影慢慢从他左边的视野里出现,虽然他感到毛骨悚然,但还是决定壮着胆子和人影面对面地正视,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人影却消失无踪。

坦迪是一个击剑爱好者,第二天他带着剑来到实验室进行修理工作。当他刚把剑放好时,剑开始疯狂地振动。刚开始,他完全摸不着头脑,可后来,他还是找到了其中的原因。原来,实验室的空调机组产生了低频声波,低于人类的听力范围,这种声波被称为振动声波,通常约17Hz的频率,这种声波能产生使物体振动的奇异效果,他的剑正是因这种人类听不到的声波而振动。

有一些证据可以支持坦迪的想法。例如,2000年,他调查了考文垂一个14世纪的地窖,据说这个地窖经常闹鬼,在调查中他发现,地窖中的某个特定区域发出了振动声波,而这个区域也正是被报道鬼怪出现最多的地方。在《怪诞心理学》一书中,我还写道,“还有另外更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在遭遇低频率声波时,确实会拥有奇特的体验”。然而,尽管这个理论可以解释部分闹鬼现象,但不是每个闹鬼的地方都会有强风、特定形状的窗户,或是邻近嘈杂的车水马龙声。

当然,作为幽灵现象的科学解释,振动声波显然不是唯一的选项。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神经心理学家迈克尔·佩辛格给出了另外的解释。



磁场,是引来幽灵的祸根吗


加拿大劳伦森大学神经心理学家迈克尔·佩辛格认为,幽灵体验是大脑失误操作所致。更具争议性的是,他认为如果在头颅边放上一个非常微弱的磁场,就可以诱发幽灵体验。

典型的佩辛格实验是这样的。参与者被带到他的实验室,坐在一把舒适的椅子上,戴上头盔,蒙上眼睛,放松约4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几个螺线管被放到头盔里,制造出极其微弱的磁场。有时,磁场主要集中在参与者头部右侧,有时又转到左侧,偶尔还会环绕整个头部。当取下头盔、撤下蒙住眼睛的布料之后,参与者需要填写一个调查问卷,主要是问他们有没有感觉到什么奇异现象,比如脑海里出现非常清晰的画面、闻到奇特的味道,或是性亢奋、与上帝面对面等。

经过几年的实验,最后佩辛格宣布,大约80%的参与者都在“是”的选项框上画了钩儿,甚至有的人全部选了“是”。这个实验在多个科学纪录片中出现,比如在某个纪录片中,几个主持人和记者在自己头上戴上佩辛格的魔法头盔,希望碰到他们的造物主。结果显示,大部分时候,上帝没有让他们失望。还有一次,超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摩尔仿佛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扯她的腿,并把她拖向墙壁,接着是一阵突然产生的愤怒感(就好像真有人拖着她的腿往墙上扔时的那种感觉)。美国科学专栏作家、超自然现象的怀疑者迈克尔·谢默,在戴上这个头盔后也产生了奇怪的感觉——他感觉好像有个东西从面前飞快地跑了过去,接着觉得自己飘出了身体。佩辛格的魔法头盔也不是对每个人都灵验,进化生物学家和著名的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在做这个实验时,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感觉,除了强烈的失望感。

除个别反应迟钝的无神论者外,几乎所有人都相信了佩辛格的理论,直到一组瑞典心理学家——来自乌普萨拉大学的佩尔·格兰奎斯特是这个小组的组长——决定进行同样的实验,才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开始,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先是几个小组成员访问了佩辛格的实验室,甚至在他那儿借了一个可带走的便携式头盔。然而,格兰奎斯特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佩辛格实验的参与者们会不会因为事先知道了实验的内容,出于一种对预期结果的心理暗示才产生那些奇怪的感知现象,也许这一切并不是由于弱磁场造成的。为了杜绝这种心理暗示的可能性,格兰奎斯特让他的实验者们戴上从佩辛格那里借来的头盔,但是内置螺线圈的开关在实验的中途才会开启。这就意味着,不论是参与者还是研究员,都不知道磁场在什么时候开启又在什么时候关闭。

这一次,果然有新的结论。格兰奎斯特发现,磁场对参与者们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实验数据显示,三个说感觉到强烈灵异现象的参与者中,有两个当时的磁场没有启动。另外有22个参与者报告说自己产生了微妙的奇怪感觉,可他们当中有11人是处于磁场关闭的状态下。当格兰奎斯特的研究结果在2004年公布后,佩辛格声辩说,这可能是因为参与者暴露在磁场中的时间不够长——仅仅15分钟是不够的。他还说,格兰奎斯特对螺线管安上了基于DOS系统的电脑控制开关,这可能改变了磁场的性质。然而,瑞典科学家小组否定了佩辛格的辩解,坚决守卫自己的研究成果。

对于佩辛格来说,更大的打击来自2009年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心理学家克里斯·法兰奇和他的同事所做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他们将螺线圈藏在一个白色空房间的墙后,让实验参与者绕着这个屋子走,然后向他报告任何奇怪的感觉。79个人参与了实验,每个人都在这个“科学鬼屋”里待了50分钟。实验结果证实,格兰奎斯特是对的。当人们报告产生奇怪的感知现象时,磁场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克里斯·法兰奇和他的同事确保一半的参与者在参观房屋时,螺线圈的开关是打开的,而参与者和实验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开关究竟是打开的还是关闭的。

有评论者指出,我们在使用吹风机或打开电视时,处于更大的磁场当中。如果佩辛格的理论正确的话,那么我们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鬼才怪。

低频振动声波理论、电磁场理论都成功地征服了媒体和大众的想象力。然而,幽灵之谜仍没有被解开,“陪审团”还在围观。



让气味通过声音传播


几年前,我指导开展了一个特别的实验,作为一个研究人类行为的电视系列片的一部分。我们召集了20个非常配合的志愿者,让他们来到一个房间里,坐成四排,并告诉他们,我们将测试他们的嗅觉。我们把一小瓶绿色的香水拿给他们看,解释说,当这个瓶盖被揭开时,强烈的薄荷味道会充斥整个房间。然后,我们小心地将盖子拧开,并让他们在闻到香味时举起手来。一会儿过后,坐在第一排的人都举起了手;几秒钟后,坐在第二排的人也举起了手;不久,有近一半的人都高高地将手举起。当我们要求他们描述一下这个香味时,他们说,非常清新、愉快,让人觉得有精神。现在,你可能已经猜到了,所谓的香水瓶里装的只是加了一点儿染料的水,薄荷的香味其实是存在于参与者的头脑中的。这个实验充分证明了心理暗示的力量。

其实,这个实验最早是在1899年,由埃德温·艾莫里·斯洛森演示完成的,据他的报告所说,当时他的实验被迫终止,原因是坐在第一排的某些参与者对这个实验的结果相当不悦,愤然地离开了实验室。这个实验作为心理学系的经典实验,在全世界各地已经被演示了上百年。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感官科学家迈克尔·奥马奥尼更是把心理暗示的实验发挥到了极致,他还说服了英国广播公司让他在一个现场直播的节目中演示这个实验。实验中,奥马奥尼拿出一些模拟的科学仪器(试想一下:一个又大又奇怪的圆锥体、一团电线和几个示波器),故意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对观众说,这些仪器是他利用“拉曼光谱”原理最新设计的“气味捕捉器”,可以让气味通过声音来传播,并非常自豪地宣布这个气味是他精心挑选的乡土气味。观众一开始以为是狗屎之类的动物肥料,哄堂大笑。奥马奥尼不得不解释,他保证不会让粪便的气味传到观众们的家里去的。于是,实验继续,实验组的工作人员通过仪器播出一种标准的杜比调音调,时间为10秒钟。就像用香水瓶装的水不会散发出香气一样,标准的杜比调音调也没有传输气味的本事。

演示结束后,奥马奥尼让观众们稍后联系电视台,描述一下他们的感受。有几百人给出了回应,大部分人说他们闻到了强烈的“干草”“青草”“鲜花”的味道。尽管奥马奥尼已经隐晦地说明了不会是肥料或饲料,然而还是有几个观众说他们闻到了青草饲料的味道。还有不少观众更夸张,反映说那10秒钟的声音,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症状,比如花粉症发作、突然打喷嚏、头晕等。

一会儿过后,坐在第一排的人都举起了手;几秒钟后,坐在第二排的人也举起了手;不久,有近一半的人都高高地将手举起。

这些实验向人们证实了,心理暗示的力量能让人们凭空闻到各种气味。詹姆斯·贺朗以网络约会和捉鬼闻名,他认为,心理暗示在解开闹鬼之谜的问题上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贺朗还推测,如果人们给自己心理暗示,“这个房子闹鬼”,那么他们会轻易地将房子里发生的各种奇怪现象与幽灵联系起来。此外,他还发现,奇怪的现象能让人们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变得高度警觉,甚至关心起各种细微的信号。比如,他们会突然发现地板发出轻微的吱吱声、窗帘细微地摆动,或是打火机火苗小幅度摇晃。可以说,所有这些都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害怕、警觉甚至焦虑,也让人们倾向于产生极端的自身感受和幻觉。

许多研究结果也支持贺朗的推测。在我的实验中,也发现那些相信鬼的人比不相信鬼的人更容易产生奇怪的体验,且他们所说的闹鬼地点通常和恐怖片里的场景布置相似。在调查弱磁场影响的实验中,那些报告说产生奇怪体验的人,比大部分人具有更强的“相信鬼”的心理暗示。虽然这些结果是令人鼓舞的,但这一理论的最终验证还要用到另一个实验,就是把那些相信鬼的人带到一个没有闹鬼传闻的地方,故意告诉他们这里闹鬼,然后再看看他们是否会遭遇在鬼屋里才会发生的奇怪经历。贺朗做了好几个这样的实验,得出的结果非常有趣。

在其中一个实验中,他找到一个没有闹鬼现象的废弃剧院,让两组人围绕着剧院走动,并报告他们的感受。贺朗告诉第一组人,这个剧院经常闹鬼;同时告诉第二组人,这个剧院正在进行整修。第一组的人在剧院走动时,报告到处都有异常感觉。而第二组的人则没有报告一例异常现象。在贺朗的另一个实验中,他邀请一对夫妇在一所没有闹鬼传闻的房子里居住,要求他们记录房子里发生的任何诡异现象。贺朗把这对夫妇的记录发表在一篇报告——《非鬼屋事件日记》中,报告显示,这对夫妇共发现了22件诡异事件,包括电话莫名其妙地出现故障,屋子里有幽灵在念叨着他们的名字,架子上摆放的巫师面具纪念品奇怪地移动了位置。

虽然这些研究令人印象深刻,但验证贺朗理论的最佳实验奖应该颁发给记者弗兰克·史密斯。



拉特克利夫码头的幽灵牧师


1970年,弗兰克·史密斯担任《人、神话和魔法》(Man,  Myth  and  Magic)杂志的副主编,该杂志以灵异现象为主要内容。一个星期天的早上,他前往伦敦多克兰区的拉特克利夫码头,去见他的朋友约翰·菲尔比(侦探金·菲尔比的儿子)。在整个19世纪,拉特克利夫都是一个繁忙的码头,不断有水手出发或上岸,同时也成为一个罪恶的温床,挤满了赌场、酒馆和妓院。菲尔比当时正在这个码头改造一个旧仓库,他向史密斯建议,这里非常适合编造一个鬼故事。

在附近一家酒吧里,经过几个小时具有创造性的“头脑风暴”之后,史密斯和菲尔比想出了一个好点子——拉特克利夫码头的幽灵牧师,一个集“性”“水手”“谋杀”情节于一身的情感故事。那么现在,如果你坐好了,我就开始讲故事了。

19世纪初,拉特克利夫码头最大的教堂圣安妮教堂的前任牧师,在水手区建造了一个旅馆。只可惜,生意没有红火起来,于是这个贪婪的神职人员采用各种不光彩的手段使旅馆达到收支平衡。他雇用了年轻貌美的女性去吸引水手到他的旅馆来,让水手们支付酒钱,还让这些小姐带水手上楼,诱惑他们脱下衣服,爬上床,然后这个牧师老板就会从隐秘处突然现身,打开水手们的银色手杖,将他们的钱偷走,再把他们杀害,把尸体抛进污浊的泰晤士河。根据当地的传说,这个牧师的幽灵至今还困扰着该码头。

经过仔细勘察后,弗兰克发现拉特克利夫码头区域在现实中完全没有鬼怪的传闻。于是,弗兰克在最后一期《人、神话和魔法》杂志刊登了他和菲尔比杜撰的这个故事,并注明他和菲尔比都亲眼看到了幽灵。接下来整整一年时间,有八本书都转载了这个故事,可没有一本书事先向他和菲尔比求证过,就把这个故事当成真的一样宣传。弗兰克和菲尔比原本还打算,如果有人来询问他们,他们会如实相告,整个故事纯属虚构。

三年后,英国广播公司恶作剧纪录片节目组推出了拉特克利夫码头的幽灵牧师系列。节目组去拉特克利夫码头寻找幽灵牧师的旅馆标记,比如“海员寄宿”的牌子,他们还特意寻找看到牧师幽灵的目击者。他们没有走太远,就发现有一个当地的女人自称看到了牧师的幽灵,她甚至能描述出他穿着一件白色衬衣,穿着披风,头发是灰色的。由于相信神职人员的幽灵大都好色,她说她经常感觉自己晚上脱衣服时,有牧师的幽灵在看着她。接下来,当地的一个房东说有一天他的女儿和2岁的外孙来看他时,就碰到了这个牧师的幽灵。当时他2岁的孙子连续几个晚上都睡不着,尖叫着说,他不喜欢一个男人站在那儿,当他的女儿转过头去看时,发现牧师的幽灵正在看着她。还有一个工人称自己看到牧师在一个转角处出现,又在他眼前融化、消失,还有两名警察说碰到了牧师,等等。很显然,这些全部都是假的。

有一个当地的女人自称看到了牧师的幽灵,她甚至能描述出他穿着一件白色衬衣,穿着披风,头发是灰色的。她经常感觉自己晚上脱衣服时,有牧师的幽灵在看着她。

拉特克利夫码头的牧师幽灵故事非常生动地验证了贺朗的理论。闹鬼现象并不需要真正的鬼、会录像的墙壁、地下水、低频声波或弱磁场。相反,它需要的只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幽灵为何是你生活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虽然心理暗示可以解释大部分的鬼怪现象,但是我们还有最后一个谜底没有解开。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发现这么多不存在的幽灵?

科学家们做出各种各样的解释,来自阿肯色大学的心理学家杰西·白令说,幽灵和上帝都能帮助人们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因为人们会觉得时刻被上帝或幽灵注视着。白令和他的团队实施了一个有点儿怪异的实验来验证他的这种想法。实验中,他安排学生进行一场考试,考试的设计很容易让人作弊,实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偷偷监视每个学生的作弊情况。在考试之前,他们随机选择了一部分学生,告诉他们这个考场之前经常闹鬼。和预测的一样,这些被告之考场闹鬼的学生,他们几乎都没有作弊的倾向。

然而,关于人的大脑为何会制造出幽灵体验,最流行的一种解释涉及“超敏感媒介检测装置”。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贾斯汀·巴雷特认为,引进“媒介”这个概念,对于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的互动,弄清楚人们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特定的行为,至关重要。事实上,巴雷特认为,人的大脑某一部分是专门负责检测这种媒介的,只是这个功能时常过度兴奋,即使是无意义的刺激,也会被检测为人类的行为。20世纪40年代,心理学家福利兹·海德尔和玛丽·安·斯迈尔进行了一个实验(现在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的经典实验),为巴雷特的观点提供了最佳的佐证。实验是这样的。海德尔和斯迈尔制作了一个简短的卡通动画,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圆圈,在一个盒子里进进出出。他们把这个没什么意义的动画放给人们看,要他们描述画面讲述的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立即构思出一个故事来解释这个动画,比如说,圆圈和小三角形相爱了,可大三角想横刀夺爱,抢走圆圈,小三角形为了守护住圆圈,和大三角形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最终打败了大三角形,从此和圆圈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总之,即使某些现象并不存在,人们一样可以想象它的存在,这就是超敏感媒介。巴雷特认为,这个概念也同样可以解释人们为何可以看到上帝、幽灵和鬼魂。根据这个理论,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认为,某件发生的事没有任何的意义,即使看上去没有什么意义,但他们依然倾向于相信是自己看不到的人或物在操控着此事。比如,如果他们突然来了好运,就会认为是天使在帮忙;如果突发了疾病,就认为是恶魔附身;又或者听到门吱嘎作响,就认为一定是某个穿白衣的女鬼所为。如果巴雷特是正确的,那么幽灵鬼怪就不是迷信所致,更不是死后的亡灵。可以说,幽灵现象是我们大脑能够轻易分辨人们行为动机所付出的一种代价。这样说来,幽灵不是我们在晚上碰到的诡秘魂魄,也不是人们非理智的迷信思想所致,它们只是我们日常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