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三章 神奇的九层催眠空间——催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催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催眠一个危险的地方是,催眠师没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垄断”,为己独有。这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个跟催眠师暗示相似的刺激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而且,经历催眠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搞不好,仅仅是无意中盯着某样东西看久了就陷入催眠了。而避免这个危险的办法是,催眠师在催眠中反复暗示被催眠者:“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前,没有人能够催眠你。你永远不会进入违背自己意志的状态。当你清醒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担心会出现像催眠中一样的错觉,你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它们!”

“世上最强大的寄生虫是什么?细菌,病毒,还是肠道中的蠕虫?……不,是意识,顽强无比,感染性极强,你头脑中一旦形成一个意识,就几乎无法抹去。只要这个意识完整而被理解,就会深深根植在大脑的某个地方。”电影《盗梦空间》一开头时这样说道。

催眠,作为另一种进入潜意识的方式,与“盗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电影中的“富二代”在梦里被成功地植入了一个想法,从而改变了他的潜意识世界,左右了他在现实中的决定。而在真实生活中,发生在被催眠者身上的神奇状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露露小姐是一位21岁的公司文员,饱受牙龈感染之痛已经很久了,这天她终于忍不住了,来看医生。医生检查过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你这都肿成这样了,先用刀把牙龈豁开放脓好了!”露露小姐一听,两腿一软,她明确告诉医生:“我有针头恐惧,打麻药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不打麻药的话……我也撑不住!”医生听完了也在心里合计:“这要真疼休克了还得抢救,不合适。但要是不治的话……岂不是要等着烂掉?”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一拍脑门,有了!自己当年的一个同学现在是催眠师,听说他能用催眠麻醉病人,何不叫他来试试?

当这位催眠师赶来,跟露露小姐进行了一番“@#¥%……&*”的谈话后,露露小姐很快进入了深度催眠状态。这时,医生用刀子割开她的牙龈,她感觉不到任何疼痛。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时光魔药”。

时光魔药一种观赏性特别强,同时也能发人深省的催眠表演。它可以证明一句话:“你的心态有多年轻,你就有多年轻。”——年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头脑中的信念决定的。

首先,催眠师拿出两瓶神奇的时光魔药,一瓶是红色的,喝下去后可以让人变年轻;一瓶是蓝色的,喝下去后会让人变衰老。

接着,催眠师对表演者,即被邀请上台的一名年轻观众,进行了一番“@#¥%……&*”的催眠后,给他喝下了红色的魔水,说道:“当你喝下红色魔水的时候,它会浸透你的整个身体,让你越变越年轻,直至变回小孩子。”表演者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催眠师继续暗示着:“魔水还在进一步发挥作用,你变成了一个婴儿,还没学会走路,只会四肢着地爬行。”表演者开始在舞台上匍匐。接下来,让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发生了。催眠师继续暗示道:“魔水还在继续发挥作用,让你一直回到母亲子宫里的胎盘上。”表演者听完,像胎儿一样紧紧蜷缩起身体,越蜷越小,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仿佛新生的婴儿般。

然后催眠师又拿起蓝色的液体,对表演者说道:“我现在把蓝色的魔水给你喝,让你逐渐恢复原本的年龄,然后变得更老。”表演者喝下了蓝色的魔水。催眠师接着说道:“魔水开始发挥作用……你的年龄开始增加……你又变成了婴儿,然后是小孩子,然后是年轻人……你恢复了原先的年龄。”随着暗示,表演者会先在地上爬行,然后立起身来,恢复常态。催眠师继续说道:“但是药水还在发挥作用,你变得越来越老,成了一个十足的老人。”表演者会慢慢表现出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这时如果递给他一根拐杖,他会拄着拐杖蹒跚地行走……

在表演即将结束时,催眠师会将两种魔水兑到一起,让表演者喝下去,说:“混合的药水中和了彼此的效果,能让你恢复到原本的年龄。”随后,表演者被唤醒。

那么,这些神奇的催眠现象该用什么来解释呢?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来看一组精神疾病——“分离性障碍”。



被操控的“灵魂”——分离性障碍


我们正常人都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肉体”是外部的皮囊,是看得见、摸得着,或者真实物理存在的东西:胳膊、腿、内脏、血液等;而“灵魂”是内在的控制系统,这些东西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它包括:记忆、意识、情感、思维等。“肉体”和“灵魂”只有紧密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保证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行,不管缺了哪一个,“人将不人”!

就像我们在过马路时遭遇车祸,肉体可能会被撞得四肢“凌乱”、内脏错位(说得有点儿惨了),我们在遇到人生的打击和无法承受的痛苦时,灵魂也会被“撞”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而对有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愿意将灵魂“归位”,因为那意味着将继续面对痛苦的创伤。所以人们逃避痛苦的一种极端形式,就是“携灵魂私逃”,出现“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的“分离”有几种形式:

一种是受伤的灵魂走了,但是没有对肉体撒手不管,它给自己找了多个替身,这些替身轮流值班,而原来的灵魂也会时不时地回来看看。这种情况说出来大家应该非常熟悉,那就是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由于在前本书中已经详细介绍过,所以这里就不再啰唆,感兴趣的人可以自行欣赏多重人格经典案例电影:《致命ID》。

还有一种,受伤的灵魂走了,只安排了一个替身,这个替身会在它不在的时候安排肉体去“远行”,待到原灵魂回来,却发现自己整个人不知身在何处。这种情况就是“分离性漫游”,它与多重人格最大的区别就是,分离性漫游爱“旅游”,而且不会出现多个人格之间的来回转换。就像下面这个案例:

46岁的A警长,有一次分离性漫游发作,醒来后发现自己远在离家320千米的地方,他立即给妻子打电话,但是却不能回忆起在外的这几天都做了些什么。后来据目击者描述,虽然A是个警长,但在这段“旅行”中,他变成了一个四处胡作非为的人,而这正是A警长私下里羡慕的样子:A警长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喝得酩酊大醉,与街头混混狼狈为奸,去妓院和性爱party鬼混……

第三种,灵魂出走了,却没有安排替身,肉体没有灵魂掌控——人格解体!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游离于身体之外,如同一个旁观者。

就像安小姐的情况:

安小姐是一名20多岁的舞蹈教师,她经常说感到自己被“弹出”。当问到她“弹出”是什么意思时,安小姐说:“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它经常发生在我上舞蹈课的时候。我站在全班学生面前演示舞步,突然,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我,我并没有真正控制自己的双腿,我只是站在自己的后面看。我还有‘管状视觉’,好像只能看到自己正前方一块很小的空间,我觉得自己正在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分离出来。接着,我就开始恐慌,出汗,全身发麻……”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精神疾病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催眠的状态就是一种“变异”的心理病态!心理病态中出现的幻觉、感觉异常、梦游等,在催眠中也都有可能发生。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心理病态是在违背人们意愿的情况下失去控制的产物,而催眠状态则是人为地引导和控制的结果,不会影响被催眠者的健康人格。

不信,就来看看。

拿舞蹈老师安小姐的例子来说,她在“人格解体”时出现的所谓“管状视觉”,其实就是催眠中一直睁着眼睛的被催眠者经常出现的“隧道视觉”。隧道视觉,顾名思义,就像你身处隧道一样,除了眼前的物体能够聚焦外,周围都是黑暗和模糊的。除此之外,被催眠者还能将眼前正常状态的物体,“亲眼”看成是黑白的、万花筒的、底片效果的、阿宝色的……像是照片经过处理一样。还有的,会“指鹿为马”,将真实的物体看成是想象出的物体,比如将催眠师的脸看作是另一个人的。而闭着眼睛的被催眠者则会在脑海中出现“图案大爆炸”!那些过往的记忆复活,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和有象征性的符号在脑海中“翻云覆雨”……

但是,以上所有这些视觉的“变异”,同下面的案例比起来都是小巫见大巫。因为这个例子不仅刷新了人类对自己视觉能力的认知高度纪录,还完全挑战了科学!迄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解释这种现象。

“X男孩”

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个只有12岁大的小男孩,雷雷。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被父亲催眠后,雷雷的眼睛有如同X射线般的功能,能够透过人身上的衣服、皮肤和肌肉,清楚地看到人体的骨骼和内脏器官!更神奇的是,他这双奇迹般的双眼还可以看到人体内部组织的原本颜色,红色、白色、褐色,甚至可以看到静脉血是蓝色的。而这点连X射线都做不到,使用X射线看到的组织都是一片同样的阴影。

他的“射线眼”被无数专业人士亲历和见证过,其中就有医学博士柏特。柏特博士回忆道:

我第一次看到雷雷的表演是在2月的一天下午,他的父亲带着他来拜访我。我们这儿的一名护士长樊女士将他们领到我的办公室。那时,樊女士正患着重感冒,至少身边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她听说过这个男孩的“射线眼”,就开玩笑似的要求雷雷也给她“检查”一次身体。雷雷的父亲同意了,于是没过多久,父亲就让雷雷进入了催眠状态。雷雷用大大的圆睁着的双眼盯着樊女士大约有一分钟,然后说:“啊,爸爸,我在她的肺部发现了一个大疮,它聚在那里,看起来就好像肺部在流血一样……”还没等雷雷说完,樊女士就听不下去了。

当他们走后,樊女士跟我说在此之前她吐过一两次血。我很惊讶,问她要不要去做检查。她觉得目前自己的健康状况没有问题,吐血可能是因为胃出血,这件事也就这么过去了。然而,在6月的一天,樊女士因急性肺结核去世了……

继续看安小姐的表现,“没有真正控制自己的双腿……”和“觉得自己正在从周围发生的事情中分离出来”,其实便是被催眠者在感觉方面出现的“异常”。最常见的,就是感到身体某一部分消失,或者“自立门户”,离开身体单独行动。比如,被催眠者会感觉到自己的脑袋变得异常大,像是充满了气体……最后,干脆摆脱身体的控制,独自飘浮在空中。这让我想起了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人头气球》。

类似的还有“消失的屁股”。催眠师告诉被催眠者,当他们试图坐下时,发现自己的屁股没了,接着,被催眠者真的发现自己的屁股“不见了”!那该怎么坐下呢?这些人觉得很困惑,尝试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把枕头裹在屁股上,为自己做个“假屁股”,或者用手当作屁股来支撑身体……整个场面看上去非常搞笑。

以上的种种,说白了,就是被催眠者在催眠中出现的“幻觉”。

我们回顾一下,来看看离家出走的A警长。他在“远行”时做的那些事,“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喝得酩酊大醉,与街头混混狼狈为奸,去妓院和性爱party鬼混……”就是被催眠者在催眠中经常出现的“梦游”状态!来看下面的例子:

我们称这名被催眠者为B。催眠师将B催眠后,要他去偷一块手表。这块手表被锁在一个被人随身携带的小密码箱里。这个密码箱有个特点:密码锁从被触动开始,15秒内如果没有输入正确密码,或者被暴力强拆,便会报警。但是被催眠两个小时后,B竟然匪夷所思地成功把手表偷到手了!而且他还不忘找一个地方“销赃”!虽然这地方选得有点儿搞笑——药房,因为他把药房想象成了典当行。

催眠师并没有“满足”,接着制造了一个相当戏剧性的场景,就是想试验一下催眠对人的行为影响有多大。他让B“看到”一个想象中的人站在门口,告诉B那个人曾经侮辱过他。催眠师给了B一把想象中的“匕首”(其实是把梳子),命令B杀了那个人!

只见B快步冲到门口,毫不犹豫地用“匕首”向“那人”扎去(其实是对着空气挥舞)。完事后,B极度惊慌地站在那里说:“他死了,他在流血,警察马上就要来了……”

但是当B从催眠中清醒过来后,他只相信自己是静静地在椅子上睡了一觉,对先前的那些“精彩表演”一无所知,就像A警长在“旅途”结束后也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做过些什么一样。这是催眠中经常发生的情况——“失忆”。

比A和B这种情况更严重的是,被催眠者会完全丧失一段真实的记忆,比如忘掉了自己学过的一门语言。这里需要纠正的一个催眠误区是:并不是所有被催眠的人都会丧失催眠时的记忆,有的人可以记起一部分。比如,一名被催眠者在被催眠后,想象屋子里有一只小鸟,他会试图抓住它,逗它玩很长时间,喂它吃的,把它放进想象中的笼子里……当他清醒以后,只模模糊糊地记得自己曾看见过一只鸟。比这个人的情况更好一点儿的是,被催眠者能完全回忆起催眠时发生的事。比这还好的,是催眠会让人记起十几年前发生的,原本早已忘记的事。

那么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而且在催眠中,为什么有的人身体僵硬,有的人会梦游,有的人会产生幻觉,有的人会……这便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催眠九层地宫


《盗梦空间》里总共造了四层梦,如果算上Limbo(混沌状态),那么总共是五层。梦的层数越多,就越不稳定,稍有外部的影响,梦境就会瓦解。

而在催眠这里,要比《盗梦空间》里的梦复杂得多,因为它有整整九层——催眠的九种程度!下面我们就进入这“催眠九层地宫”。

第一层

处于催眠地宫第一层的人通常会舒服地闭着眼睛,却矢口否认自己睡着了,只是说感到眼皮沉重,昏昏欲睡。这时,他们好像根本没有进入催眠状态,因为没有出现僵硬、错觉、幻觉……但是催眠的影响已经确确实实发生了,这时如果暗示他身体某个部位发热,他们便真能感觉到这个部位在发热。

第二层

潜到第二层地宫时,人们跟在上一层的表现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这时他们即使想努力睁开眼睛也办不到了,可以说催眠的影响加深了。
第三层

继续下潜,到了催眠的第三层,这时,身体出现僵硬的情况了!尽管还远“硬”不到“胸口碎大石”的程度,但是这时人们可以保持身体的姿势一动不动。如果抬起他们的胳膊,松手之后,他们的胳膊依然会保持高举着不动;如果抬起他们的腿,松手之后,他们的腿也仍然高抬着。

这会儿,如果他们要换个姿势,便会从催眠中醒来,因为这需要恢复意识,借助意志的力量来做到。

第四层

到了这一层,很多人都会承认自己受到了催眠的影响,因为僵硬在他们身上的表现更明显了。

除了这个,一个新的症状会出现——自主运动!

“自主运动”又可以理解成“自动运动”,是被催眠者看到催眠师作出某种动作后,不知不觉地进行模仿。比如,催眠师站在被催眠者面前,一只手臂在另一只手臂上方转动,被催眠者看到后也会跟着这么做。但是如果你以为他们只会模仿这种简单的动作,你就错了,“自主运动”的模仿功力之深,完全可以在被催眠者面前摆上洗衣机、打字机、打蛋器……

第五层

在这一层,身体终于能达到“胸口碎大石”般的僵硬状态了。自主运动会继续出现,而且这时跟第三层不一样,人们即使想改变身体的姿势,也做不到了。

第六层

到了这里,尽管还有一些犹豫和迟钝,被催眠者开始变得“服从指挥”,做催眠师让他们做的事——梦游。只是梦游的动作还比较简单,比如行走——停住。

第七层

在这一层,梦游会出现得更频繁,行为也变得更复杂。

第八层

前七层出现的所有情况在这一层都可能发生,包括对身体敏感、僵硬、自主运动、梦游……唯独还不会出现“幻觉”,但是它已经“蓄势待发”了。

第九层

在催眠地宫的最后一层,幻觉终于可以现身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完整和栩栩如生的,就像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一样。

在《盗梦空间》里,对于游走的几层梦之间,是有严格限制的。想进入下一层梦,需要在这层梦中有一个造梦者,造出下一层梦;而若想回到上一层梦,则需要自己在这层梦中死掉,或者在上层梦中的身体受到强烈的失重刺激,比如坠落。

那么在催眠的空间里穿梭也是如此吗?

答案是,没那么麻烦!

被催眠者可能一开始便直接陷入深度催眠的状态,然后转入轻度或中度,而后又从催眠中唤醒,最后再次进入深度催眠的状态。可谓起起伏伏、随心所欲、游刃有余、畅通无阻啊。

而且,这里可以澄清催眠的另一误区,并不是催眠的状态越深,催眠的效果越好!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比如,像前面提到的,如果想达到“自主运动”的效果,把催眠的深度控制在第四层即可。

在《盗梦空间》中,因为假设大脑的功率在梦中是在正常状态下的20倍,所以第一层梦的时间如果是一周,那么第二层就是半年,而第三层则是十年。

那么在催眠的时间上有没有这样的假设呢?

答案是,没那么多讲究!

既然人们可以随意出入催眠的各个空间,那么在时间上也一定可以灵活变通。比如,你可以“返老还童”退行到过去,也可以“未卜先知”进入未来。你还可以扭曲时间,像体验1个小时那样去体验1分钟,延长时间;或者像体验1分钟那样去体验1个小时,压缩时间。下面就是个“时间延长”的例子,被催眠者在实际的1分钟里,经历了:

走了10分钟。

用斧子砍树砍了15分钟。

听音乐听了15分钟。

学习了半个小时。

跟朋友说了1个小时的话。

……

正是因为催眠能改变被催眠者的时间感,所以即使催眠结束了,催眠的影响也没有结束。催眠师可以借助暗示让被催眠者在24小时之后、1000或2000分钟之后,或者一个月甚至更久之后,作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反应。曾经有过这样的例子:催眠师告诉被催眠者,再过43334分钟之后用手画一个十字。而被催眠者在准确的时间作出了这个动作!尽管此时他已经不记得当初催眠的内容,甚至不记得被催眠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催眠中,催眠师给了被催眠者一个指令,告诉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做某件事。被催眠者的潜意识接受了这个指令,开始执行,计时启动……潜意识的“时间记忆”相当准确,只要规定的时间到了,它就会让身体作出反应,作出指令中规定的动作。但是被催眠者的意识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指令刻意绕过了它。所以人清醒过来时对潜意识“私底下”正在进行的计时毫不知晓。有时莫名其妙地做了什么,连自己也在纳闷:“欸,怎么回事儿?”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有些催眠表演中,当催眠师一抬手、一击掌什么的,表演者就立刻进入催眠状态。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就接受过催眠,催眠师告诉他们,再过多久,我作出什么动作,你们就再次陷入催眠!而观众们不知隐情,还以为仅凭一个简单的动作催眠师便能发挥威力,好厉害啊!

在《盗梦空间》里为了区别梦境与现实,使用了一种方法:图腾。比如,陀螺、色子和象棋。还有在梦里,人们不清楚是怎么开始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一个地方的。

这里我也想说说催眠与现实的区别,即如何分辨催眠的真假!

首先,被催眠者的身体力量和大脑运转程度远强于正常状态,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胸口碎大石”和成功打开密码箱。

其次,当被催眠者陷入最深层催眠时,他们的表情、举止和声音都会有明显的改变,跟正常状态大不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很多被催眠者会表现得比平时更加优雅,就好像他们体内另一个更高层次、更睿智迷人的人格在我们面前苏醒了,所有低俗粗劣的部分全被掩盖。他们把灵魂脱得“一丝不挂”,毫无保留又纯洁无邪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让我想到电影《香水》中,所有人在广场上不分男女老幼集体脱光光,相互爱抚,相互……却丝毫没有猥琐感。甚至有的被催眠者脸上会出现最圣洁无瑕的表情,远胜过无数伟大的艺术家所演绎的圣母玛利亚和天使,这个表情是当之无愧的天使般的表情。看到它的人,会一瞬间想起人世间所有的爱和美好……如果孟子知道这个情况,估计该乐了:这不就是在说我的“性本善”论嘛!

最后,就像治牙的露露小姐一样,陷入深度催眠状态的人可以完全感觉不到疼痛,所以你可以拿根针扎她一下试试。

有的人说,催眠其实就是睡眠!这种说法有欠考虑,并不完全正确,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它们明显的区别:在催眠中,四肢能够保持僵硬,手里握着的物体会越握越紧;而在睡眠中,四肢的状态是柔软的,手里的物体不久就会松开掉下来。

我们这篇一开头就说过,《盗梦空间》是通过梦向人的潜意识植入了一个想法,从而在其醒来后影响了他的行为。那么催眠是否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着被催眠者呢?

这里,我将再澄清一个催眠误区:催眠并不是将外来的想法“植入”人的潜意识里,而是通过激发潜意识里原本就有的资源,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就好比潜意识里有各种各样的原料,而催眠则是一个大厨,利用这些原料烹饪出不同的菜肴(想法)。这些菜肴必须合潜意识的口味,才能被接受,才会转化为行为。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在一所大学的兄弟会入会仪式上,一名年轻人被蒙住了双眼,在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之后,被告知他的头将会被砍掉。他的头被按在案板上,脖子被锋利的刀刃划过。

事实上,这“刀刃”只不过是一条湿毛巾。当人们查看年轻人的情况时,却发现他已经死于心力衰竭。他潜意识里接受了“刀刃是真实的”这一念头,于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催眠烹饪出的菜肴不合潜意识的口味,即催眠制造的想法不被潜意识接受,不符合被催眠者自身的价值观,那这个想法就不起作用!

但是上面的年轻人是怎样做到“想死就死”的呢?

这可以用一点来解释:催眠能对人的肌体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催眠可能会对体液循环系统产生影响。曾有一个催眠师对被催眠者说:“当你清醒后,将在我指到的地方出现红点儿。”10分钟后,被催眠者清醒了,被指到的部位开始出现轻微的红肿,随后变得越来越红,持续10~15分钟后红肿才逐渐消失。

同样地,催眠还可以引起水疱。有一位催眠师在被催眠者左胳膊上盖了一个戳,然后他暗示说,这个部位会出现水疱。第二天上午8点,这名被催眠者发现被盖戳的部位皮肤变厚起皱,并且呈黄白色,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的水疱。到了下午4点左右,这个部位有四五个小水疱出现。15天过后,这些水疱仍然高度饱胀。

在《盗梦空间》中,想潜入目标对象的梦境,是件比较容易的事,只需要使用造梦机器和一种叫“梦素”的药物,然后往身上那么一插,就可以了。

但对催眠而言,想让目标对象进入催眠状态,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可以说这是个实实在在的技术活儿,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潜行者


“备战”

尽管潜入梦境比较简单,但在《盗梦空间》里主角们还是需要事先对目标对象“富二代”做一番背景调查,找到了他与父亲之间的心结是突破点,然后根据这个制造梦境的陷阱。而在催眠开始前,“知己知彼”更是必需的一步。

首先你要明白,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催眠的!

人类应该算是这个星球上最复杂的生物了,不同的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而有的人就是不买账!下面是容易接受催眠的人的特征,你看看自己符合了几条?

A.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B.想象力丰富。

C.容易沉浸于眼前,或者想象中的场景。

D.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E.对催眠作用深信不疑。

总的来说,越是头脑聪明或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越容易被催眠,因为他们大多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富有创造力。

长久以来,人们对催眠一直都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在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便是上帝,主宰着一切,指哪儿打哪儿。

就像100多年前,那时候很多催眠师认为可以通过恐吓来达到催眠的目的。催眠师邀请一个人上台表演,就在这个人一只脚刚踏上台的时候,催眠师忽然伸出手托住他的后脖子。在观众看来,催眠师只不过是扶了他一下而已,但却给他造成了困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在这个人反应过来之前,催眠师会用另一只手猛拍在他的下巴上,让他的头突然受到震颤,整个人都蒙掉了。然后催眠师在一边用强硬的语气发令:“睡!你现在就要入睡!”就像被“拍花子”一样,这个人陷入了催眠状态。

这种“强迫”的催眠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催眠师幸运地遇到了很容易被催眠的人。但对很多人来说,催眠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强扭的瓜不甜,只要目标对象不相信或者不愿意,再怎么“拍”也是白搭。

假设催眠师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下一步他需要做的就是问清楚一些事:“说!在哪儿工作?做什么的?挣多少钱?多大岁数了?结婚没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当然,不能这么直白……

上面也说到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心理也是独特的,并且瞬息万变,针对不同人的催眠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只有将目标对象的“底细”打探清楚,才能控制好催眠的局面,应对突发情况。这里需要了解的包括:家庭状况、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职业、社交圈子等。

举个例子来说,一位男性目标对象在工作中有经常辞职的情况,可以预料同样的情况可能会在催眠中出现,他很有可能会在稍有进展的时候突然退出。于是催眠师得提前告诉他,他的催眠过程将会很曲折。

了解完这些,接下来你要搞明白,被催眠者为何而来?他们想靠催眠改变什么?

催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秉承了一种理念: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了解被催眠者的目的时,更多的是去鼓励“想要得到什么”,而不是“想要失去什么”。

比如下面这样:

A.我想抹掉心里面总是响起的我妈妈的声音。

B.我想驱走我的一切怀疑。

C.我想完全忘掉过去。

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A.我想改善跟妈妈的关系。

B.我想变得更加自信。

C.我想变得对未来充满希望。

“进攻”

催眠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下面要正式着手“潜入行动”了!

这“潜入行动”真比得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了:一边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边是敌人的拦截追击。催眠的过程则是,一方面要搞定潜意识,一方面还要躲避意识。

先来说说怎样搞定潜意识吧。

这里,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东西——“注意”。

有人会说,“注意”有啥好说的,小时候在课堂上经常听老师喊“注意听讲”!谁还不知道这个啊。其实“注意”里面还真是有些门道的,下面就来看看。

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听上去有些乱,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不随意注意,就是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转向他,不由自主地引起了对他的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目的,同时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学习的环境出现了干扰,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

随意后注意,就是有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比如,刚开始学文言文时,我们可能对“之乎者也”这一套不感冒,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这时候的注意是随意注意。当你掌握了文言文并对之产生了兴趣,凭兴趣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候的学习就是随意后注意了。比如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欣赏。

搞定被催眠者潜意识的过程,就是让他们的“随意注意”发挥到极致的过程!就好比平日里我们的注意力是平躺在地面上的整个身体,注意范围广,注意力分散;而在被催眠时,这个身体是仅以一只脚的脚尖着地,注意范围小,注意力极度凝缩。

那么怎样才能让注意力如此集中呢?下面有几种办法:

“眨眼大法”

在这里把被催眠者叫作C。

现在让C用她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然后与催眠师对视,C凝视着催眠师的双眼,而催眠师则盯住C两眼中间的地方。催眠师告诉C,他会开始缓慢地数数,每数一个数字,需要C眨一次眼。例如,催眠师数道“1,2,3,4”,C每听到一个数字就眨一下眼,总共眨了四次。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C都要一直把视线聚焦在催眠师的眼睛上。

催眠师开始有节奏地缓慢数数,会发现,越是往下数,C眼睛睁开的时间就越短,最后她根本不会再睁开眼睛,只有睫毛会上下抖动。

许多人在数到20左右的时候就会进入催眠状态,需要数到100的情况非常罕见。当发现C的眼睛已经不再睁开时,催眠师停止数数,用相同的节奏低声暗示道:“睡吧。睡吧。困了。睡吧。你……已经……睡着……了。睡得……很熟。睡吧。困了。睡吧。”

“表盘大法”

在这里把被催眠者叫作D。

让D把表盘平端在面前,正面朝着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刻度“1”上,深吸一口气,大声说出“睡觉”这两个字,然后吐气,快吐尽的时候再大声说出“熟睡”两个字。

说完之后,再让D把注意力集中在刻度“2”上,深吸两口气,说两次“睡觉”,再吐两口气,说两次“熟睡”。之后再把注意力转移到刻度“3”上,深吸三口气,说三次“睡觉”,吐三口气,说三次“熟睡”。

以此类推,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个刻度上,直到“12”,形成一个“吸气——自我暗示——吐气——自我暗示”的循环。为了不出错,D在计数时必须全神贯注。大多数人都会在注意力挪到表盘中间的时候就合上眼睛入睡,极少有人能坚持到“6”以后。

当D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表盘刻度上时,催眠师凑到他耳边轻声暗示道:

“当你的眼睛紧紧盯着刻度的时候,当你的视线沿着表盘逐渐移动的时候,当你深深吸气和吐气的时候,当你反复说出‘睡觉’和‘熟睡’的时候,你就不知不觉地陷入深度催眠状态。你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看不清刻度数字。你的眼睛太疲劳了,几乎睁不开了。你已经很累了,巴不得快点儿结束。所以闭上眼睛吧,让表盘从你手里掉落到地上,而你则陷入深深的睡眠。睡吧,进入催眠状态吧。”

即使搞定了潜意识,催眠也不一定能成功,因为还可能会遇到意识的阻截。就像《盗梦空间》中,进入梦里的人会产生防御者,对这层梦的造梦人进行攻击。

现在就来说说“潜入行动”的另一个要领:躲避意识。

做过梦的人都知道,梦的内容大多光怪陆离,没有逻辑,难以理解。但是了解《梦的解析》的人也知道,这种意识看不懂的梦却是潜意识的语言,潜意识善于用隐喻和伪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所以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潜意识要比意识更容易理解隐喻的表达,因为那就是它的“母语”!

现在问题就好办多了,我们可以说一种只有潜意识听得懂,而意识听不懂的“语言”,这样就可以巧妙地绕过意识,又对潜意识产生影响。

怎么做呢?就是将想要传达的指令“嵌在”大的语言情境中,蒙混过关,这就是所谓的“嵌入暗示”!

来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患癌症垂死的病人,我们把他叫作E。E的病情到了晚期,疼痛难忍,再大剂量的麻醉剂都没有效果。所以E的亲人找到催眠师,想尝试一下用催眠控制疼痛的可能性。但是,E的意识太“凶猛”了,他仅仅是听到“催眠”这个词都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所以催眠师不得不“曲线救国”,想出其他的方法对E进行催眠。催眠师以E毕生的职业——花匠作为谈话的主题来吸引他,同时在谈话中嵌入了很多催眠和控制疼痛的暗示。下面是一段催眠师谈话的摘录,我用粗体表示嵌入暗示的内容。

E,我很乐意跟你谈话。我知道你是个花匠,种花为生,我小时候在一个乡间的农场长大,我也喜欢种花,到现在都还在种。我们现在都坐在安乐椅上,我希望你可以舒服地听我说话。说点儿什么好呢?还是说些跟种植相关的吧,因为这个你在行,也是你最想听的。就来说说西红柿好了,我一直对种西红柿感到很好奇。你把西红柿种子撒到地里,你会希望它可以长成一株西红柿,用果实带来满足。种子会吸收水分,而雨水能带来安宁和舒适,还会带来西红柿的生长。E,那小小的种子,慢慢地长大,伸出有纤毛的小小的根,帮助种子生长、发芽而长出地面。E,你可以听我说,我会一直说下去,你可以一直倾听、思考,慢慢地你将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这种做法非常有效,嵌入暗示成功地“骗”过了意识,让它没有察觉。E逐渐进入催眠状态,不再为剧痛所苦,直到三个月后他平静地死去。

搞定了潜意识,躲避了意识,这还没完。我们已经知道催眠不会像造梦一样,一层崩塌以后才能返回上一层,在催眠中,被催眠者可以自由地在几层空间之间来回转换。所以,这也是考验催眠师的地方,催眠师需要有很好的洞察力,并在催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被催眠者有逃往清醒或者其他层空间的迹象,就立刻再次“施咒”,将他们重新催眠回原位。

“占领”

当被催眠者已经成功地进入了催眠状态后,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

如果在“备战”阶段功课做得足,现在是可以达成被催眠者心愿,满足被催眠者意图的时候了。

一个患上糖尿病的年轻人,因为抗拒治疗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前面也说过,催眠不是外来念头的植入,而是对被催眠者潜意识里原有的资源进行利用。

于是就有了:问题+资源=可能的解决

据了解,这个年轻人平时喜欢打篮球,对飞机很感兴趣,渴望当个飞行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来解决问题:

注射胰岛素+有快感地投篮=舒服地注射胰岛素

检查血糖+有成就感地计算命中率=坚持定期监控血糖水平

被隔离感+幻想做飞行员=像飞机飞离地面一样,摆脱世俗的看法

未来感+下一秒就有投中的可能=未来有无限可能

问题得到解决后,糖尿病年轻人的恶性循环现在变成了良性的。

“撤退”

前面说过,在《盗梦空间》里,想将人从梦里唤醒,可以靠强烈的坠落感。电影一开始也有这样的镜头:主角坐着的椅子从高处向后倒下,跌入浴缸,主角从梦里醒来,几乎和进入梦境一样容易。

而唤醒被催眠者也是一样,用什么方法让他(她)进入催眠状态,就按“原路返回”,用什么方法让他(她)醒来。比如在被催眠者的耳边暗示:“好了,我马上就开始数……记住,我每数一个数字,你都会朝清醒的方向迈进一层……等我数到5时,你就会彻底醒来,而且感觉无比良好!准备好醒来吧,1……2……3,你已经逐渐醒来了,4……5。”

但是如果无法唤醒被催眠者怎么办?会不会像《盗梦空间》里那样,被催眠者进入Limbo(混沌状态),一直在里面迷失几十年?这点不用担心,一旦无法被唤醒,被催眠者就会转而直接进入自然睡眠状态,之后会自然醒来,就像每天早晨自然睡醒一样。

“善后”

在《盗梦空间》里,主角为了让妻子从梦里苏醒过来,回到现实生活,在妻子的梦里植入了一个“此时是在梦中”的想法。但真的回到现实生活以后,那个“此时是在梦中”的想法却依然存在,导致妻子分不清现实和梦境,认为自己仍然在梦里。回到真实世界的办法是在梦里杀死自己,于是,她便在现实中跳楼自杀了……

其实在催眠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这也是催眠危险的地方之一,就是被催眠者醒来后会把催眠中产生的幻觉当真,区分不了真实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比如有的人在催眠中幻想参加了一场舞会,醒来后他仍四处跟人说自己在舞会上遇到什么人,玩得怎么样。

这就要求催眠师在催眠结束前“擦掉”不必要的暗示痕迹,就像手术过后要清点好器械,不能把手术刀什么的落在病人肚子里。催眠师可以对被催眠者暗示道:“让你兴奋起来的东西已经消失了,完全消失了。这只是一场梦,你只是错误地把它当真了。现在请安静下来,忘掉它们。”

催眠另一个危险的地方是,催眠师没能把自己的催眠方式“垄断”,为己独有。这样可能造成的后果是,被催眠者受到任何一个跟催眠师暗示相似的刺激就会进入催眠状态。而且,经历催眠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催眠,搞不好,仅仅是无意中盯着某样东西看久了就陷入催眠了。而避免这个危险的办法是,催眠师在催眠中反复暗示被催眠者:“没有征得你的同意前,没有人能够催眠你。你永远不会进入违背自己意志的状态。当你清醒时,没有任何人能够暗示你做任何事。你不必担心会出现像催眠中一样的错觉,你有足够的能力阻止它们!”

催眠就说这么多了,各位,你们准备好了吗?

一起进入催眠吧,倒数五个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