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0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坚持后一种观点的史官纷纷辞官,以示气节。
        陛下也便顺水推舟,赏赐了这些史官一些银钱,并恩准了他们辞官回乡的请求。
        万茛苟就是其中之一。
        他本是竟陵人士,辞官后便回归了故里。然后拿着赏赐的钱粮大举买田置地,做个富家翁,倒也不亦乐乎。
        万史官这么买田置地的,引起了一些人的眼红不说,也引起了一些不良之徒的觊觎。
        前天过来这边察看准备买的田地的时候,就被两个歹徒给绑架了,藏在了其中一个家里的鱼塘船上。
        原本两个歹徒是寸步不离地看管着他,但今天其中一个歹徒要去县城万史官家里递勒索信,便只留下了一个歹徒。
        留下的这个是个酒鬼,虽然船上还有吃食但没酒了,于是忍不住就跑回村子里面打酒。
        恰巧这个时间,于奇正跑去大便,正好就救了他。
        整个事情的经过大致如此。讲到这里,两人已经到了县城。
        万茛苟跑去县衙报官,于奇正就在附近打探二俅的消息。
        问了许久,还是一无所得时,报完官的万茛苟出来,非要拉着救命恩人去家里好好款待一番。
        于奇正原本还待推辞,突然想到这万茛苟本身就是竟陵城里的人,加上又做过官,这方面的人脉和路子肯定比自己广得多,于是就同他一起去了他家。
        一顿好酒好菜之后,万茛苟取出一锭黄金,表示对于奇正的感谢。
        于奇正把黄金推了回去说道:“万官人,不过举手之劳,如此重酬在下万万不敢收。”
        两人又推辞了几番之后,于奇正开口道:“不过小人有一件事,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帮打听打听?”
        万茛苟说道:“我这条命都是恩公救下来的,恩公有何吩咐,但请开口。只要万某能做到的,必定赴汤蹈火。”

第五十九章  告辞、浪尖、清平治
        于奇正把二俅的事情和万茛苟说了。
        想不到的是,万茛苟听完之后,面色凝重起来,许久不曾开口。
        于奇正心中有些不悦,心想嘴上说的好听,现在不过是让你帮着打探一下消息,就摆出这么一副模样。
        这么一想,当即站起身告辞。
        万茛苟急忙拦住他:“恩公,你是不是误会茛苟不愿相助?”
        于奇正勉强笑了一下,算是默认了。
        万茛苟说道:“若只是打探一下案件办得怎么样,人关在哪里之类的,茛苟不须费太多力气。”
        于奇正心想,不怎么费力你都这样,真要费力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万茛苟继续说道:“不过既然恩公开了口,就是茛苟自己的事。我自当想办法将这位兄弟营救出来。”
        于奇正大喜,急忙起身行礼:“如此便有劳万官人了。”
        万茛苟摆手说道:“不过这位兄弟算是撞到风口浪尖上了。此事恐怕要费很多周折,须想一个万全之策啊。”
        于奇正不解地问道:“什么风口浪尖?”
        万茛苟长叹一声:“唉,别说恩公了,这其中内情也罢,万某这条命都是您救的,今日便冒身首异处之险,将其中关节将于恩公听便是了。”
        本朝天子虽名义上是第二代,但自年幼便手握重兵,跟随先帝打天下,实际上说是开国帝王也不为过。
        大贞王朝一统天下之后不久,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青武门兵变。
        先帝退位,将帝位传给了当今圣上。
        圣上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渐隆,国威日盛。
        短短二十年间,便开创了“清平之治”。无论治还是武功,无论皇帝个人还是整个大贞王朝,都到达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无边繁盛之下,总会掩盖着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圣上评价前朝亡国之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时,曾经说过“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但不知不觉间,自己也走上了这条路。
        清平八年,修建大明宫。作为体现打过风范的国宫,修建得富丽堂皇一点,倒也无可厚非。
        清平十一年修建飞山宫。
        清平十四年修建襄城宫。
        彼时,宰相魏正曾直言以谏,这个曾经说过“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明君的回答是: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清平十七年魏正卒,申国公梁国公等老臣均年迈体弱,不再过问政事。
        现在唯一还能说两句的,也就只有赵国公孙无忌了。
        不过现在即便是孙无忌的话,也不那么管用了。
        万茛苟尚在京中之时,便耳闻又在兴建玉华宫,预计也就是明年当可完工了。
        不仅如此,当今圣上越来越接近于史上功绩最高两位帝王祖龙与武龙了。
        早年功绩有多高,晚年就有多怕死。
        随着身体渐衰,加上发生在清平十七年的太子谋反之事刺激,猜忌之心日益加重,也更加惧怕死亡。
        不仅开始信任方士炼丹,更是对鬼神天命之说深信不疑。

第六十章  天命、假印、别招供
        于奇正心中大为不解,这些都是国家大事,和二俅有什么关系呢?
        但很快,他就明白了过来。
        因为皇帝对于“天命”观点的变化,会对二俅的遭遇产生极大的影响。
        假设说二俅所得到的,真的是所谓的“传国玉印”,那代表的就是“天命所归”。
        无论那些不靠谱的传说有多么不科学,站在皇帝的角度,都是宁可信其有的。
        因为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小老百姓的命,甚至比一只蚂蚁都不如。
        想到这一点,冷汗一下子就冒了出来。
        看到于奇正忧心忡忡的样子,万茛苟关切地问道:
        “恩公,能否与我直言相告,您这位兄弟所佩戴的,是否真是传国玉印?”
        于奇正一脸苦涩地说道:“我不知道。说实话,就连我那兄弟本人,也不知道。”
        说这话的时候,明显底气不足。
        虽然对自己说,祖龙的随身宝贝,不可能流落到这里。但蛇形建筑中的遭遇委实太过离奇,因此也不敢排除那个玉坠就是真物的可能性。
        常年在官场混迹的万茛苟,早就练就了察言观色的本事。
        见到于奇正这样子,紧紧盯着于奇正的脸问道:“恩公乃重情重义之人。看您的样子,无论真假,您都要搭救这位兄弟了?”
        于奇正斩钉截铁地回答:“不错。哪怕是劫法场,我也要把二俅救出来。”
        “恩公慎言!”万茛苟一脸慌张地阻止了于奇正。
        两人相对无言。
        片刻后万茛苟突然问道:“据恩公刚才所说,您那位兄弟之前已经将此物取了下来?”
        于奇正答道:“不错,我让他取下来的。”
        万茛苟叹了一声道:“就不知道这位兄弟能够坚持多久了。不然我倒有一计。”
        于奇正急忙问道:“何计?”
        万茛苟缓缓说出四个字:“偷梁换柱。”
        刚才的对话中可以确定一点,二俅并没有将玉印随身携带。
        那么也就是说,只要二俅没那么快招供,让官府马上找到证物,他们就有可操控的机会。
        万茛苟的意思是,在二俅招供之前,能制作出一个玉印,埋藏在那个地点,让官府找到时是这个假的玉印,一切就都好办了。
        这么做有两点难题。
        第一,必须要有一块古玉。否则和描述完全不符,官府是不会相信的。不过这一点不用担心,因为非常凑巧,当初万茛苟离京时,除了钱财之外,圣上赏赐给他的物品就是一块古玉和一只宫廷金钗。
      第二,因为二俅的那块玉被人看到过,所以即便有了古玉,也必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雕工将它制作成类似形状大小。其中最大的难度应该就是在印章上的字体了,短时间想找到这样雕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于奇正当即跳了起来:“这件事我能够解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