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44章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下资料大多来自网页。

            5学院联合委员会已经存在15年,是公认比较成功的非营利教育联合体。由麻省几家私立文科高校组成,包括Amherst,Hampshire,  Mount  Holyoke,SmithCollege,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财富的归宿》  第四部分关于社区基金会的特点和概况

            第七章社区基金会

            关于社区基金会的特点和概况,第三章已有叙述。

            美国全国各地社区基金会林林总总,但是其主要资金来源不外乎两种:本地区负有声望的企

            业家和以社区为家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居民。一般发起人多为当地社会名流。他们出面创办、

            制定宗旨,使其有一定威望,有的还提供相当可观的启动资金。然后,其他普通公民跟进,

            或作各种捐款,或立遗嘱捐遗产,数目可大可小。典型的例子如1930年一位公立学校教

            师以

            其全部遗产一万余美元捐给哈特福德基金会。还有一位远居他处的人由于曾在印第安纳波利

            斯投资赚了一笔钱,听说该地成立了社区基金会,就寄来捐款30万美元。但是除了少数特

            别

            成功的之外,社区基金会“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的观念还不能深入人心到足以在本地区募

            集足够的运作资金。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做艰苦的宣传工作。

            几家有名的、历史悠久、资产雄厚的社区基金会,如纽约社区信托基金(New  York  Co

            mmunity  Trust)、克利

            夫兰社区基金会(Cleveland  Community  Foundation)、芝加哥社区基金会、波士顿社区基金会、印第安纳的利里社区基金会(Lilly  Endowment  in  Indiana)、密

            执安的默特社区基金会(Charles  Stewart  Mott  Foundation)加上70年

            代成立的旧金山、80年代成立

            的马林(Marin  Community  Foundation)等社区基金会占有了全国

            资产的50%。它们对当地

            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例如纽约社区信用社支持在纽约州围绕纽约

            市

            的三个郊区成立联合基金会,解决纽约的能源、市政建设和犯罪等一系列问题,确实起到了

            市政府起不了的作用。它们还可以成为“种子”,带动当地发展出许多小的社区基金会。有

            时大公司与若干社区基金会联手促进当地的福利事业。那些小的、零散的作用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小区的居民集资改善本区的下水道,或为加强安全保卫而雇用警察,或为本区的学校捐

            助礼堂等等。捐赠者与基金会的决策无关,这是社区基金会比私人基金会具有更大

            的公共性的特点之一。但情况也不完全如此,为了吸引可能自己成立家庭基金会的资金或遗

            产,不少社区基金会设立捐赠者意向基金(donoradvised  funds),

            即捐款人可以指

            定某一笔钱的用途,由基金会代其操作。例如有人因亲人死于癌症,在本社区捐款建立癌症

            研究所,或有人立遗嘱将遗产用于资助芭蕾舞团等等。①

            一、  发展历史

            1.  1914—1929年

            最早的社区基金会成立于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其特殊背景是克利夫兰的基督教的领导层决

            心把教会的活动与一般慈善活动分开,为此,于1911年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大克利夫兰

            教会联合会”,后来改名为“大克利夫兰教会联系理事会”来协调各教会的慈善募捐活动。

            此前,犹太教联合会也已经部分实施这一做法,天主教联合会也于1919年照此办理。克利夫兰商会于1913年带头成立了“慈善与公益事业联合会”,主要监管本地区非宗教性

            的

            公益活动,并从事必要的集资。与宗教界领袖不同,作为企业界人士,他们强调专业性和企业化管理,而不是宗教献身精神。

            在这一背景下,1914年成立的“克利夫兰社区基金会”,成为了社区基金会的鼻祖和榜样。由于这一事物是适应当时的需要而水到渠成出现的,因此在全国各地很快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其中以中西部和东北部接受最快。中西部是因为其公民文化特别适合,东北部是因为公益事业发达最早而最有基础。1920年,美国银行公会信托部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组织——“社区信托基金委员会”——协助办理基金会事宜。克利夫兰基金会进行社会调查的工作方式在中西部许多城市也得到了仿效。例如芝加哥哈里斯信托投资与储蓄银行的老板哈里斯父子于1915年出资建立了社区信托基金并负担其初期费用,同时发起进行一项关于“芝加哥的美国化服务”情况调查,这是当时争议很大的关于移民归化的问题。这项调查使该基金会在当地名声大振。在1918—1922年间,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其他许多比较有影响的调查,涉及题材很广,如青年女工的住房、儿童的家庭照顾、监狱条件等问题。

            在东北地区,由于已经有公益事业的基础,社区基金会被当作私人基金会的一种运作机制。

            最突出的例子是纽约社区信托基金。该组织成立于1923年,其第一任会长就是克利夫兰基金会的创办人弗雷德里克·戈夫(Fredrick  H.  Goff)的特别助

            理拉夫·海斯(Ralph  Hayes);其运作方式与克利夫兰基金会不同,着重在收集和管理用于某种特殊目的的资金,但使用范围不限于纽约;捐赠者可以指定用途,由基金会运作,通常有一定年限。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由于已经有许多现成的组织,因此这里的社区基金会更多地通过资助其他组织进行工作,例如哈特福德基金会支持“社会代理机构理事会”(Council  of  Social  Agencies)进行多项社会调查。到1930年时,“波士顿常设慈善基金会”资助的私

            人组织达117个,拨款达20万美元,其重要的作用是协调波士顿及其邻近地区的多种私人慈善组织的工作。它要求接受其援助的组织都要把自己的工作与整个社区工作联系起来考虑,并且采取统一的会计制度。

            《财富的归宿》  第四部分大萧条及二战以后

            2.  大萧条及二战以后1929年以后的大萧条对社区基金会打击很大。显而易见的是许多人破产,即使略有余钱的也缺乏安全感,不敢慷慨解囊,还有就是银行失去信用。1933年,美国银行公会信托部下属的社区信托基金委员会停止工作。银行家在社会上也不再是可信赖的公众领袖形象。据不完全统计,从1914年到1939年成立了91个社区基金会,到1949年名义上还存在的有66家,而资金达到起码的运作水平20万美元的只有35家。②二战结束后,社区基金会又逐步有所复兴。此时与战前的情况有很大改变:(1)  政府承担的福利部分大幅度增加,机制和制度日趋完善;(2)  劳工权利增加,工人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和保障,因而对社区文化生活的需求在质和量方面都有所变化,同时他们也开始有能力进行捐助;(3)  二战的经历使美国人爱国主义意识加强,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宗教和种族的隔阂,也加强了共同建设社区的集体意识。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基金会既多了资金来源,又有了更大的需求,因而有新的发展。在管理上不再依靠银行,而是依靠所谓“社区规划领导”,为此单独成立了独立的社区福利基金会与信托投资全国委员会。在20年代就已开始但未能发展的“社区金库”(community  chests)在新的条件下兴旺起来,成为社区基金会一种普遍的集资方式,代替过去的银行的功能。另外一些基金会不采取这种做法而宁愿自己独立募款、独立经营、自己决定项目而不是通过已有的组织进行,例如匹兹堡、费城和1949年成立的旧金山基金会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这一时期社区基金会有长足发展,到1960年时在东北部和中西部比较富裕的城市社区基金会几乎成为控制社区生活的私人机构的核心。

            3.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变革社区基金会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数目上和总的资产上都达到高峰,以后大约有15年的相对停滞期,到80年代又发展起来。60年代停滞的原因是新的形势变化迫使社区基金会有较大的变革和改组。那个时期是美国要求平等的群众运动的高潮,大家都很关注一些社会问题如妇女解放、黑人抗议、扶植贫困,以及新的社会问题如大规模的新移民、环境污染、犯罪率升高等等。旧的社区福利工作的内容和观念都已不能适应,需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其中一些大的基金会因财力充足、独立性较大(不受捐赠者和受援者的制约)、有较强的领导和工作班子,很快转变工作方向适应了新形势,而多数小的基金会就无力迅速完成这一转变。前几章提到福特基金会60年代在社会改良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