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武汉女孩阿念日记-万书网
首页

第47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年以后,大家还能记得这一切吗?

    那些真实发生过的痛苦与泪水,那些被冰封的人,我记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奋勇向前拯救生命的身影,我也会记得。

    全家福1

    全家福2

    和外婆

    致谢

    感谢协和王亚杰医生,因为您在老人注射时注意到情况严峻,一直留意着床位情况,外婆才能有住院的机会。

    感谢李飞老师,在我确诊之后,联系身边朋友和行业前辈一起给我鼓励,带来力量。

    感谢我的两位老师贾东岩、武瑶,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听我倾诉,给予我陪伴和帮助,同时鼓励和帮助我完成书稿和出版。

    感谢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和北京磨铁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

    感谢黄坤同学,当我高烧不退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帮我买药送药,准备生活物资。

    感谢好友张秉川,在我全家疑似感染的凌晨帮无助的我搜集救助信息,在绝望时给我打“强心针”。

    感谢社区网格员陈凯莉,认真负责的工作让一切在最开始有序进行。

    感谢《经济日报》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感谢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的沟通和帮助,也谢谢在报道或采访后依旧关心我的媒体人。

    感谢好友和志愿者:薛贤、刘佳玉、陈丽羽、李啸风、柴可、庄梦怡、文伊白、李享、汪冉、徐小童、李宜笑、徐文清、廖雨嫣、楼威辰、刘天奕。

    感谢医生毛青、洪国耀、卢武生、于丽,在转院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认真诊疗;感谢护士朱以芳、杨小林、李丽丽、徐冰、宋宜宾、李珊珊、李婷婷、李鹏飞对外婆的照顾;感谢胡光涛医生对我的心理援助;感谢那些我分不清或未知姓名的方舱和火神山工作人员。

    感谢所有逆行援鄂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在这个艰难而特殊的时期对武汉的帮助,谢谢了。

    温暖

    你那么孝顺,那么勇敢,那么乐观,祝愿你全家平安康复。你有着足够的智慧,一定能够既照顾好外婆又照顾好自己,等你出院后我们可以切磋文学,交流阅读、写东西的经验。

    ——王蒙

    加油,电影里未必都是圆满结局,但你所遇到的都会风平浪息!祝你一切都好,亲人早日康复!

    ——韩寒

    阿念妹妹,大家仍然在关注、关心着你,我要给你送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台词:希望是最美好的,而美好的事情永不消失。等你康复归来,春暖花开。

    ——井柏然

    这次疫情对我们的行业冲击很大,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多的像你这样的年轻编剧加入到行业之中。期待你尽快康复起来,和我们大家一起加入到更温暖的电影事业中。

    ——陈思诚

    尚哲赶紧好起来,你应该还有很多目标没有实现,家人未来也还等着你照顾和陪伴。加油!祝你和家人早日康复。

    ——佟大为

    后记

    写完最后一篇日记是5月21日凌晨3点51分。

    难过又释然。

    从决定开始写的那一刻起,有满满想倾诉和记录的内容,可是到落笔的时候却如鲠在喉。

    这个写作过程实在是太过痛苦,想记录下当时最真实的感受,需要重新回忆,努力复原当时的场景。很多时候,我得逼迫自己在夜间完成。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反复去看当时拍下的照片、视频和文字记录,不断去看疫情相关的内容。

    其实,作为疫情亲历者和文字记录者,在记录的时候内心充满了复杂纠结的情绪。

    作为疫情亲历者,看照片和视频的时候,会恐惧和排斥;作为文字记录者,想把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好好记录下来,又不得不反复回忆、挖掘和思考。我很后悔很多反应和细节没有在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回想的时候总会失去当下最真切的情绪。

    最痛苦的,是写外婆从抢救到去世的那几天。我有时在电脑前坐了一天却几乎没有输出,最多只能写一千字,夸张的时候甚至写下一句会哭上半个小时。老师们知道后都会担心:“人会哭残的,要养气。”

    一开始写的时候,我希望写一个好的结局,让外婆在我的这本“日记”中好好活着。

    然而写着写着,却发现实在是做不到。假使外婆成功从火神山出院,她会转到普通的医院吗?我能陪床吗?她是不是还是要去隔离点?以她的身体状况在隔离点是肯定撑不下去的,那接下来会如何呢?

    很难过,这样的后续依旧是我无法想象和叙述的。只能呈现最真实残忍的结局。

    在火神山的那段时光,也是我唯一能重塑外婆还活着的时候了,我写得非常缓慢,除了状态不好外,也是想最后重温下外婆还在身边的感受吧。

    写到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再次号啕大哭。

    外婆真的离开了,在我笔下二次死亡了。

    这段时间我和妈妈时常翻着老照片,爸爸妈妈也会跟我聊聊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

    听的时候,我常觉得有些恍惚,那是对我来说陌生的、曾意气风发的、年轻的他们,是一些我不太了解的他们的前尘往事,感觉像是重新认识了他们一次。

    小时候,听到老人们聊到曾经的故事,可能并没有耐心和兴趣去听。成年后在家的时间更少,生活中的琐事更多,也没想过去和他们倾心交谈。

    于是,竟然都是在老人去世后,更多地了解了他们的生平。

    如果有重来的机会,真想抛下“好汉不提当年勇”的成见,静静地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老人得意时,夸上一句“真厉害”“没想到啊”,让老人更开心地畅谈就好了。

    真可惜。

    也许还有很多事情是爸妈也不知道的吧。

    我感觉每个人就好像一颗星星,其他人可能只能看到其中一面,未曾看到另外一面。

    你可能从不知道在你眼中固执又死板的老爹爹,曾经青涩又热血;那个过于勤俭的老太太,曾经也是个娇纵的大小姐。

    然而,随着一个人的离开,他的故事、他所经历过的美好,就随着这颗星星的陨落,永远不为人所知了。

    这大概是一个人离世后最令人难过的吧。

    我多想抓住这星星的一瞬。

    拍纪录片的秦导曾说:“你听说过纪录片的‘呼吸感’吗?我们想用镜头去抚摩当事人。”

    在最痛苦的那天凌晨,当我在走廊上蹲着痛哭,被彻头彻尾的无力感包围时,好希望有人能给我一个拥抱。

    好想问问那天的自己:来自现在我隔空的拥抱,你是否收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